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有关部门、单位:
《威海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为认真贯彻《山东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鲁政办发〔2018〕38号),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污染源头防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同联动,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公路货运周转量占比明显降低,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比例较2017年提升5个百分点,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散货水路及铁路集疏港比例达到65%以上,集装箱货物铁路集疏港比例达0.5%。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货运铁路运力运能。
1.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推进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优化货运铁路基础设施存量,提升桃威铁路运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铁济南局对接,积极争取桃威铁路威海南站国际集装箱货物过境运输资质,推动港铁运输一体化,进一步畅通韩日—威海—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将威海打造成为连通韩日、亚欧的中转枢纽城市。(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威海港集团)
2.推进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进厂进园,支持大型热电厂、重点工矿企业、大型物流园区、港口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中心及威海港各有关港区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充分挖掘现有铁路专用线及运输装备潜力。(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威海港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水运系统发展。
1.打造现代化港口。建立威青两市部门间港口业务合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威海港同青岛港战略合作发展,深入推进港口资源“内整外联”。推进LNG泊位+配套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国资委、交通运输事务中心,责任单位:威海港集团)
2.优化集疏运结构。进一步提升威海港水路、铁路集疏港运量,减少柴油货车集疏港运量。坚持加大铁路集疏运力度与规范公路集疏运相结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矛盾,不断提高大宗散货水路及铁路集疏运比例。(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威海港集团)
(三)减少公路运输量。
1.持续压缩公路货物运输量。压缩大宗物料公路运输量,对长距离运输、计划性较强的煤炭、矿石、石油等大宗货物基本转为铁路或水路运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城市污染排放。新建、改建、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货运车辆联合治超执法。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大超限超载行为监管力度,严格实施“一超四罚”,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实施信用治超,对严重违法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单位的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监督各货物装载源头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货物装载源头单位全部实施分行业监管。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装载率不超过0.5%,普通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得到有效遏制。(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公路运输组织。利用“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方式,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促进供需匹配,逐步降低货车空驶率。建设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跨领域、跨运输方式、跨区域的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交通运输大数据流量分析等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导向和方式,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4.实施公路运输绿色化改造。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提升工程,将绿色低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牵头)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大力推广新能源、天然气(CNG/LNG)等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到2020年,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比例达到70%,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35%。凡是用财政性资金配备更新的公交车、公务用车及市政、环卫车辆,除特殊工作要求车辆外,一律采购新能源车辆,力争2020年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事务中心)
5.加快淘汰老旧货车。制定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采取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多式联运提质增效。
1.推进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公路港、沿海港口等,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中韩自贸区威海港多式联运服务中心、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暨配套产业园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事务中心,责任单位: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威海港集团)
2.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项目,实现海铁联运集装箱信息实时监测、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加强衔接,将我市欧亚班列运输计划、车辆组织、集装箱调拨、运输组织等更好地纳入全省“齐鲁号”欧亚班列的开行计划中。(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铁路发展中心、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威海港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助推海铁联运发展,到2020年,海铁联运比例达到0.5%。(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威海港集团)积极化解货运政策调整影响,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集装箱运输运价优惠政策,为集装箱班列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协调相关单位、企业做好货源组织和市场开拓,助推我市口岸腹地向西延伸,实现东西联动发展。(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威海港集团、中外运威海分公司)
三、保障措施
在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工作专班框架下,建立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科学安排进度,确保工作实效;要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报市交通运输局。要及时掌握行业运行动态,强化货运市场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运输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企业运力保障等问题。要加大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的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