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平平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题记 书是什么?上学时,书是增长知识、眺望世界的窗口;工作后,书是寻求安宁、休憩心灵的港湾。一个人胸中装的,要么是诗书,要么是尘俗。诗书多了,书卷气就浓了;尘俗多了,市侩气就重了。教师,因为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使命,所以读书尤为重要。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在假期的阅读时光中,常生龙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成了我的最爱。它让我停下脚步,阅读着文中一个一个现实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故事,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答案,思索着字里行间蕴含的智慧,经历了一次全新的心灵旅程。掩卷沉思:做为刚毕业五年的年轻教师,在教育这条成长之路上,我该怎么做? 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爱读书,内心才能富有。常生龙老师说:没有阅读,特别是没有经典阅读的语文老师,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底气。阅读能让教师拥有思想,而知识分子的全部社会尊严和社会价值就在于拥有思想。阅读能让教师获得更多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阅读能让教师获得诗意和创造情怀,优秀的教师一定需要纯真、诗意和梦想。 做为语文老师,最优美的姿态是阅读,最有魅力的课堂是诗意。如今高考对于学生的阅读积累有很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更新,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读完常老师的书,经常会感叹:“课堂原来可以这样上!教育学生原来讲故事有如此大的治疗效果!”回想以前遇到的学生,感叹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些方法。所以,经常读书,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创造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多读专业书籍,会让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更加从容、备课的时候也会多一份素材,多一份精彩。曾听某网红说:我不读书照样开跑车,这种言论既可笑,又可悲。读书,不是为了炫耀甚至轻视谁,而是遇见更美好的世界与自己。 热忱,铸就更积极的素质 爱默生说:“有史以来,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热忱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性格,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一个充满热忱的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会用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去执行。 回想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压力较大的时候,也偶尔会抱怨疲惫,迷茫困惑。有时面对家长的不理解,甚至社会媒体报道的各种质问,心里会担心:“下一个会不会是我?”心生恐惧、不知所措。读了常老师的书,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做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勇敢肩负起责任,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手有戒尺,眼中有光”,坚守我们的教育思想,不忘初心,以积极的心态教育孩子,他们才能感受到这份力量与希望,并激励自己也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最和谐成功的师生关系是彼此成全。 尊重,传递更温暖的关怀 一位哲人说:“爱与唤醒,是成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爱的前提是尊重,不能将所谓的我都是为你好强加给学生。 反思自己,总是尝试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希望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本以为自己辛苦努力会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每个学生的天赋秉性、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结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我也为此苦恼过,不知道原因何在。读了常老师的书,我找到了答案——尊重学生,做一个温暖的教师。真正尊重并包容每个学生的不完美,去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学会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为他们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做更好的自己。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面对不完美的孩子,我明白了应该接受他们的缺点,用我们的尊重情怀去润泽他们的生命,润美他们的人生。让他们被尊重,被理解,拥有梦想,每天不断进步! 在从教之路上,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与学生一起领略沿途魅力风景的过程,也是收获成长与喜悦的过程。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保持阅读、热忱和尊重。费尔巴哈说:“人的第一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个能使自己幸福的人,也能使别人幸福”。我相信,教师之路我会做一个幸福的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