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03344551500Y/2023-04920 发布单位: 威海市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3-05-23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登区2022年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3-05-23 10: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


2022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文登区政府和“质量强区及品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和质量监管等活动,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进,服务质量深入人心,环境质量稳居前列。

一、强化质量管理措施落实,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一)产品质量

1、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022年,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领域共抽检51批次,合格率100%。流通领域对95个成品油经营企业和10家经营业户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抽检车用油品99批次,抽检煤炭10批次,合格率100%。

2、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抽查;食品流通领域共3115批次,不合格99批次,合格率为96.82%。药品监督抽检65批次,其中中药饮片23批次,制剂42批次,合格率100%。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用农产品抽检1797批次,不合格54批次,合格率97%;配合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抽检207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9%。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产品抽检523批次,合格率100%;饲料40批次,合格率100%;兽药39批次,不合格1批次,已立案处理。配合山东省、威海市抽检218批次。

4、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定检率达到100%,全区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实现100%,继续推行电梯“物联网+维保”改革,加强电梯维保管控,维保单位的维保完成率为100%。

5、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检查。为各社区市民免费检测血压计、人体秤300余台件,为全区1090家企事业单位检定校准计量器具19302台件,合格率100%。

(二)工程质量状况

1、建筑工程质量。2022年,房屋建筑工程领域日常监督检查共计约120次,专项和综合检查3次,抽检进场重点材料36批次,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2、交通工程质量。2022年经质量检测文登区“四好农村路”项目(一、二、三标段)分别的得分94.28、92.55、95.85分,质量等级为合格;文登区文登区西于疃-东宋格连村路建设项目得分94.15分,质量等级为优良。

(三)服务质量

1、养老服务。建成养老睦邻互助点225处,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95.5%。

2、教育服务。投资7.2亿元重建文登一中和新建金山中学投入使用;投资3000万元的数字校园建设,涉及44所中小学校和27处幼儿园;投资75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34所学校980间教室的照明环境;投资1100多万元改善学校设施条件。组织4437名教师、近1200名班主任参加研修、培训,启动文登区信息学奥赛人才培养计划,200余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比赛)获省级以上奖,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94.3%。

3、医疗和社会保障救助服务。医保参保人数达46万人,其中职工参保13.6万,居民参保32.4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职工、居民住院自费负担分别下降6.6%、5%;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00多家,协议处理19家、行政处罚4家,追回违规基金290余万元,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质量满意度89%。

4、公共服务服务。实施了84项城建重点工程,改造香山北路、文盛路等16条道路,完成12个老旧小区和20个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对城区6500多盏路灯进行节能优化,增划停车位1800多个,设立400万元“微修补”资金和300万元数字化城管资金,整修小区破损路面7.6万平方米,打造智慧社区12个,制定物业管理改进提升措施20项,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94.7%。

5、旅游服务。举办樱桃节、赶海节等节庆活动,推出樱桃券、赶海券等定向券,争取市级资金40万元,带动周边收入1000万元以上,区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6场次,接待群众7.83万人次;图书馆举办多场线下展览,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00多场次,参与人次上万人;文化馆开展演出、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150多场次,参与3600人次,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94.5%。

(四)环境质量状况

文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以文登园林局(省控)和文登开发区(国控)两个省控以上子站数据统计,其他各子站数据代表各镇街环境空气质量。2022年文登城区环境空气参与评价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六项基本项目,年平均浓度及特定的百分位数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日均值达标率分别为100%、100%、100%、99.4%、100%、95.3%。2022年文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365天,全年日空气质量指数在20~249之间,环境空气质量日综合评价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44天,优良率为94.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质量方面,产业发展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产品生产凭借经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共性问题,软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建筑工程质量方面,2022年,建筑工程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但当前质量安全形势不容忽视,一方面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帮扶企业措施,引导建筑企业升规纳统,激活房地产活力,针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问题,要及时拨付房屋预售监管资金,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三)旅游服务方面,传统文化内涵影响力不够、旅游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有限,文旅营销推广方式单一,打造知名景区力度匮乏及宣传促销力度亟待加强。

(四)环境质量方面,环保治理机制和能力亟需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相容性不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通过末端治理方式的难度加大,需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等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国土开发、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发展端的能力不强。生态环保工作自觉性不够,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的方法和能力还需加强。

(五)产品、工程、服务等宏观质量管理方面,在监督抽查检查合格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质量提升的导向和引导。

三、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区”活动。加强质量强区成员单位的联系,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质量强区工作信息和各部门动态信息。

(二)严格要求各企业、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注重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大质量宣传,利用全国“质量月”宣传活动等树立全社会注重质量的意识,推动形成“党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加强各项质量工作的监管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重视质量。

(三)推进企业质量提升。各监管部门要强化企业在质量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针对质量问题和发展短板组织质量攻关。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质量指导和帮扶,激发企业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释放企业质量提升潜能。

(四)探索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模式。强化缺陷信息线索收集力度和消费品安全知识普及,以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家具等为重点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缺陷调查力度,督促企业履行缺陷召回法定义务,依法查处隐瞒缺陷等违法行为。

(五)全面开展“一站式”服务工作。结合实际,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有机融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全面落实国务院“真抓实干推进质量工作成效明显地方”等激励措施,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引领质量工作风向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