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杰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帮助解决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办理,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工作措施,力争你所提意见落地见效。现答复如下: 一、最大限度给予企业在税收、社保、融资领域优惠政策 (一)税收方面 1、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2、下步打算 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对出台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落实,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 (二)社保方面 1、政策落实情况 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根据《关于贯彻落实鲁人社字〔2023〕29号文件做好我市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有关工作的通知》(威人社字〔2023〕16号),严格落实实施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总费率1%,其中单位费率0.7%、个人费率0.3%。 2、下步打算 区人社局将加强运行分析、抓好落实,为企业减负的同时,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税务部门作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社会保险费优惠政策,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开展优惠政策宣传,提升缴费服务水平,保证缴费人权利,助力企业发展。 (三)融资方面 1、政策落实情况 (1)提高信移可获得性。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移、不断移、不压移,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引导银行予以展期或续移,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2)提高企业融资便捷性。聚焦银企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建立政府金融政策、银行信移产品、企业融资需求“三张清单”,动态更新、台账管理,及时打包推送给企业和银行,构建高效链接通路。充分发挥银企对接作用,积极承接“市行银行行长走基层”政银企对接活动,推介重点项目57个,对接融资需求73亿元,初步授信规模达到20亿元;针对小微、涉农等普惠领域,组织开展8场专题对接活动,服务企业120多家,完成普惠投放1.8亿元。 (3)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聚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用足用好移款贴息、风险补偿、首移培植等一揽子政策“工具箱”,依托5支金融辅导队,推动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下沉,辅导企业数量拓展到172家,2023年1季度匹配信移资金2.3亿元。针对小微、涉农主体普遍缺少抵质押物的难点痛点,引导银行创新推出美德信用移、参农移、减碳消费移等一系列纯信用普惠信移产品。目前,绿色移款余额1.89亿元,较年初增加5628万元,其中已发放全省首批减碳消费移1587万元。充分发挥区级应急转移作用,为转移困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已累计为12家企业提供2.1亿元转移资金,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下步打算 (1)持续强化银企对接。聚焦汽车机电、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及健康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动态更新“三张清单”,及时推送,精准对接,扩大有效投放。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全年组织开展对接会20场以上,力争惠及企业超过1000家。开展银企大走访活动,对银行逐一走访,协调解决其在信移投放中的问题,同时组织银行对融资企业和项目也逐一走访,现场办公,全力保障资金需求。 (2)持续抓好普惠金融。持续深化金融辅导扩容提质行动,推动更多市场主体纳入辅导范围,争取辅导企业突破200家。针对小微、涉农等领域,引导银行“量身定做”差异化信移产品,探索开展批量授信,进一步提高普惠信移投放增速和纳税成功率。对暂时资金链紧张企业和项目,综合运用应急转移、无还本续移、展期等政策,最大限度保障资金需求。 二、组织企业寻求市场出路,开拓新的市场,摆脱经营困境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智改数转”行动,促进工业发展增势蓄能 力推“智改数转”行动,推进企业技改赋能升级。针对部分企业在“智改数转”上面临数字化服务商选择受限、传税产业数字化应用不足、企业数字化规划能力不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性不足这“四大难题”,先后召开了“智改数转”行动研讨会、动员会、培训交流会,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组建专业服务商“智囊”团队现场“把脉”、精准“开方”,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计划完成入企诊断50家以上,有效开展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运营水平。截至目前,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已走访企业39家,服务商已为13家企业出具了诊断方案,正在实施改造的项目6个。 2、狠抓“强链筑基”行动,推动产业链条扩量提质 针对汽车机电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区工信局通过召开座谈会、配套对接讨论会搭建合作,对外依托其他地市威海商会推介、各类线上宣传途径进行推广,累计组织各类对接交流活动18场,全方位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供求信息共享,壮大产业链条。 3、深化“工信惠企”作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以来,区工信局每年会同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修订完善并出台《文登区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并通过“工信惠企”行动点对点精准推送并全程跟进,以惠而准的政策扶持、专而精的梯次培育、全而细的贴心服务,充分释放惠企红利。2023年至今,区工信局共组织“工信惠企”企业走访活动14次,现场开展“诊疗”服务,出具政策扶持“良方”。 4、强化“数字赋能”作用,推动数字转型提档升级 一是开展“培训赋能”活动。组织山东省数字专员专题培训等培训活动8次;组织区内天润工业、潍柴新能源等7家重点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参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暨威海市工业企业数字赋能大会;组织天润工业参加“2023年网络安全重点企业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二是扶持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1、组织开发区申报山东省“晨星工厂”试点园区;组织威力工具等11家企业申报了山东省“工赋山东”应用场景需求;组织威力工具等3家企业申报山东省DCMM授标试点项目;组织威海天佑安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申报山东省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2、组织天润工业等7家企业申报并获批市级数字赋能“晨星工厂”;组织山汽(威海)等3家企业申报威海市工业互联平台项目。3.推动软件服务业企业发展。推动驰云网络2023年通过CMMI三级认证,目前已认证成功,后期争取通过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 5、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助力创新发展护航 以政策红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工艺创新活动。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申报省工信厅开展的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工作。每年从我区企业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自2016年至今累计获省厅批复的创新项目计195个,每个项目预期年新增产品销售收入800万元,推出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企业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6、加强“梯度培育”规划,建立完善企业培育库 根据典型企业认定条件建立完善专精特新、山东省瞪羚企业、独角兽等年度企业培育库。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和培育服务工作,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4月份威海和谐硅业等31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5月份推荐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月份推荐威海长和光导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顺丰专用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申报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亘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山东省独角兽企业。 (二)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各镇街、各相关部门,通过税筹协调各种资源,通力合作,集中攻坚。加快“智改数转”专项行动的开展进度、加强智能化诊断力度;拓宽“强链筑基”合作平台搭建,增强产业链韧性;持续有效推进“工信惠企”行动,充分释放惠企红利;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数字操作系税,加快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深化技术创新、精准人才与技术对接,不断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出路,摆脱经营困境。 威海市文登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9日 联系人:曲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