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国全 一 新上庄村是米山水库库区移民新村,村子建在牧牛山的山顶上,听名字就知道是荒凉的地方。刚建村时,这里只有一个大井湾子。村民饮水得排队一瓢一瓢舀水,舀一担水费时费力。 村民在村子里先后挖了四眼水井,因为村子地势太高,出水量都不多,乡亲们常常怀念在老村生活的光景。老西下庄位于牧牛山脚下,紧挨着母猪河东岸,水源充沛,村民从来不为用水犯愁。 在老西下庄流传着一个老井的故事。传说从前这个山是一座放牧的荒山,山北面有个岗子叫白人石,白人石西边有眼古井,古井西边有座庙山,庙山山前住着一户替人守坟的人家。这户人家父母早亡,只有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子嫌弃小叔子是个累赘,经常教唆丈夫除掉弟弟。开始哥哥不同意,枕边风吹多了,哥哥也就动了心。 一天,哥哥和嫂子带着弟弟到牧牛山上放羊,嫂子故意把一只小羊扔在枯井里。为了救出小羊,哥哥用绳子把弟弟垂下枯井,把小羊先吊上来,然后嫂子顺手就把绳子扔回井里,拖着丈夫就走了,徒留弟弟在井里等死。弟弟又饿又冷又怕,呼天喊地也没有喊来哥哥,喊累了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天亮了,弟弟从睡梦中惊醒,抬眼望着井口上的天空,沮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忽然发现身边有个钱搭子,伸手一摸,钱搭子里有好多元宝,不由得心头掠过一阵窃喜。他望着眼前的财宝,仰视了一下井口,刚才的窃喜又变成了绝望。就在他接近崩溃的时候,官道上来了两个到井边取水的买卖人。来人发现是个枯井,井里还有个少年,急忙把弟弟从井中救了出来。 弟弟得救后,带着捡来的元宝来到西下庄村,置办了房产和土地,小日子过得美满富足。据说弟弟捡到的钱搭子,是一个盗贼遭到官兵的追捕,把赃物扔到井里的。 哥哥听说弟弟不仅没有饿死,而且还发达了,跑来问弟弟如何发的财,弟弟告诉他在枯井捡到几个元宝,家业就是用那几个元宝发展起来的。嫂子听说弟弟在井里捡到了元宝,就与丈夫商量带着铁铲下井再去找找,或许可以挖到更多的财宝。两个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象做贼一样下到枯井里拼命地向井底下挖,挖着挖着一股泉水突然喷涌出来,不大一会水就灌满了枯井,哥哥嫂嫂都淹死在井里。哥嫂死后,弟弟继承了哥哥的家业,没用几年弟弟就成了村里的大户人家。 二 有一年大旱,村民用水更加困难,于是村里人便产生了寻找传说中古井的想法。刚开始时,村干部不以为然,群众的呼声高了,就引起了村干部的重视。便开始在村子北面的一个叫白人石的山岗上寻找古井。白人石山岗的西边有个大石头砬子。上头堆满了大块的石头和砖头瓦片。石砬子上长满了荆棘藤蔓,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大石堆。有人提议扒开石垃子看一看,村里一声号令,十几天的时间石垃就搬走了。 村民清理石砬子时果然发现有一眼古井,但是,井里塞满了石块和土,乡亲们都十分高兴。掏井时村里人挖出了一块长方形的白石条,上面刻着三个字。一位识字的老者说上面是“甘石井”三个篆字。听到这井的名字,人们便觉得这井有来头,村民的干劲更足了,几天的工夫就把井掏好了。 说起来这古井还有点神秘,自从甘石井重见天日,旱天不枯,雨天不溢,并且水质总是清澈甘甜。泉眼位于崮头集、西下庄、三十里堡旧址之间。荒野的古井究竟是什么年代发掘的?古井方圆十几里也没有人家,是谁在这里挖的井?有说是早年间这里有条官道,古井是先秦古驿站的饮水井,有说老井附近有个地方叫庙山,古井是寺院出家人的饮水井。长白石条是“甘石井”的碑记。因为缺少可靠的史料佐证。至今“甘石井”的由来还是个谜。 三 半个世纪过去了,甘石井静静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村里人。因为甘石井离村较远,人们取水不方便。改革开放初期,县政府决定由县水利局为村民免费探井,钻井,通自来水。刚开始勘探了两个点,第一个点在村南的水库边上,钻了近百米深也不见出水。第二个点定在“甘石井”旁边的山顶上,钻到七十米深就出水了,而且昼夜不停地抽也抽不完。从此,全村人就吃上了来自甘石泉的自来水。 村里有个叫隋建金的年轻人,在城里创业多年。一直想回村为乡亲们干点实事,为村民造福。喝到家乡的山泉水后,毅然决定开发利用甘石井回报社会。于是,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达成了合资开发甘石井的协议。为了纪念“甘石井”,水厂注册标志为“嵛脉”山泉。甘石泉水厂建厂二十余年来风生水起,现在的嵛脉牌大桶装,小桶装、瓶装的山泉,畅销烟威两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