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全区工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民爆、船舶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企业: 现将《全区工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威海市文登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3月26日 全区工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夯实工信领域安全生产基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市工信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区政府安委会《威海市文登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 年)》的要求,结合区工信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将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口前移到管控风险、整治隐患上来,着力消减工信行业领域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着力消除由于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而形成的重大事故隐患,着力整治群众身边易发多发的突出风险隐患。聚焦工信领域安全生产“顽瘴痼疾”,靶向用力,聚力实施八项攻坚治理任务,落细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条”创新措施,在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安全规划、安全法治、安全标准、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素质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以制度刚性确保各项工作运转顺畅、执行有力,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治本攻坚,全区工信领域监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实,常态化实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显著增强。 通过督促指导工业行业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责任意识更加深化,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更加自觉,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主要任务 聚焦工信领域安全生产“顽瘴痼疾”,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依据《威海市文登区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威海市文登区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等规定,加强对工信领域治本攻坚行动全过程的指导督促,推动监管和主管行业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开展监管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工作。根据国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修订情况,企业要在真学实用上下功夫,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领学带学,并纳入企业“晨会”必学内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科室要分行业建立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清单,企业建立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重点事项清单,要坚持凡监管必宣讲、凡执法必宣讲,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必查内容,加大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学习掌握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采取现场询问、现场测试等形式,核查真实情况。民爆、修造船等监管行业要对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加大《民用爆炸物品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船舶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政策学习力度,提升民爆、修造船等监管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质量。 (二)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监管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健全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每季度带队对本单位至少开展1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检查(其中,民爆生产销售企业每月至少1次),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并落实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借助行业领域专家、企业退休技安人员以及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排查整治工作,加大支撑保障力度,提高排查整治专业性,持续推动工信领域监管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三)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化工、建材、机械、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力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能高的生产设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人员等方式,降低因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设备过载引发安全问题的概率。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和普及应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有效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要求,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设备,提高安全可靠水平。 (四)提升工信领域监管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积极培育并争创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民爆行业,大力推进民爆行业危险作业岗位少(无)人化 ,推动企业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先进经验。修造船等其他监管行业,严格按照工贸行业及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监管的要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进一步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提升监管行业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监管行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对执法检查、群众举报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彻底整改,严格闭环管理。民爆行业,区工信局每月组织开展“全覆盖”安全生产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爆监管人员的“全覆盖”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修造船行业,每季度牵头组织区船舶工业安全生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要重点围绕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机械、电气、火灾、高坠、爆炸、灼烫以及车辆7个方面进行检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检查用电用火安全管理、消防设施保养维护、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等方面情况,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强化事故调查追责问责力度,对于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从严倒查追究事故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加大行刑衔接力度,对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按规定启动刑事调查;对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冲击人民安全感的事故以及瞒报谎报事故,按规定提级调查。通过对事故企业的严肃行政处罚和严厉刑事追责,倒逼同行业、同属地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六)提升监管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对行政区域内监管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格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排查整治有关要求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监管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聚焦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能力,指导企业采取“不提前通知、不设定脚本、不预设场景、不预设地点”的“四不”方式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员工逃生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其中,民爆生产销售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加快监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一致化和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七)切实发挥行业管理作用。认真履行“三管三必须”职责,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举办企业负责人教育培训、会议活动,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讲授内容,树牢企业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业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将应急管理部门建立的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开展各类资金奖补型、荣誉性项目评审,推荐先进、表彰优秀审查等工作时,对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的企业实施严格限制;申报类及推荐类项目,将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作为否决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培育、评定的各类中心、示范基地(园区),在培育、创建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有关要求,凡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律停止培育和创建。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业升级等手段,推动企业运用先进的本质安全生产技术,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配合做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八)培育壮大安全应急产业。认真落实工信部《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工信部、省工信厅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安全应急装备生产企业培育力度,开展重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链梳理,支持产业补短锻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建立完善信息汇总、动态研判、晾晒通报、督导检查等机制,切实加大督促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工作的跟踪分析,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定期向分管负责同志汇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情况并提供工作建议。 (二)加强安全投入。要强化安全生产相关工作投入,科学合理安排预算,确保重大事故风险隐患治理资金,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各项任务措施的支撑保障;要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整治资金,持续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之策,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督促企业单位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在企业绩效考核中把安全投入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严防低价中标影响企业正常安全投入。 (三)发挥制度优势。要坚持用制度思维发现、解决问题,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要在抓制度执行落实上狠下功夫,聚焦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措施,特别是“晨会”、“开工第一课”、警示教育、分类分级监管、危险作业报告、安全总监、安全诊断、驻点监督、异地执法、有奖举报等创新制度措施,与落实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结合起来,贯穿三年行动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社会末梢和最小单元,确保落地见效。要聚焦安全生产“顽瘴痼疾”,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上升为制度成果、法规规章,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安全生产 治理能力,推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健全工作机制。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将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和关键点、落脚点,构建全过程、全链条、闭环式抓落实工作体系,确保一抓到底、见底见效。建立清单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实化年度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有序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建立调度机制,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分行业领域每季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分析情况及时报区工信局安全生产科。要建立示范带动机制,综合运用标杆企业选树、创新试点、现场观摩、通报表扬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强化典型引领。 (五)强化社会共治。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公众号、电子屏、展板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工信领域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承保机构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为参保企业提供规范的事故预防服务,协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