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利萍 第一次与泽哥见面大约是一九六四年的初秋。那是他大哥成会哥刚考入一中,来学校报到,领着九岁的泽哥来到我们在梁家沟家中做客。从一中到梁家沟也有靠十里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 只知道泽哥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新买的指南针。他没有到陌生的地方的局促不安,只是眼睛一直盯着指南针玩。得体的衣着,干干净净的小脸,一看他的行为举止,就是一个在家里备受宠爱的最小的孩子。 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学习成绩,但是看他专心玩指南针的神态,我在心里想,这个哥哥长大后肯定是一个科学家。 那时候的条件是艰苦的,他们哥俩说不定是步行近十里路从一中到我家的。而我家的居住条件更是逼仄。一个两间东厢房,一间是我们的卧室与厨房,另一间是三位老师的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都在这里。 家里一下子来了两个客人,小小的土炕根本睡不下,妈妈把我送到邻居家暂住一宿。没想到邻居家里有跳蚤,咬了我一身大红包,一宿没睡着觉。 第二天早上天亮后,我回到家里时,两位哥哥已经走了。虽然在他九岁我八岁的时候,我们生平第一次见了一面,虽然没有任何交流,但是从此后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我有一位堂哥泽哥。 命运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年后,我的父母在教师返乡的大潮中,又回到了故乡任教。 我那时住在荣成的姥姥家,听母亲说回乡后,得到众乡亲的热情帮助,特别是几位堂哥,每天都在我家里帮助干活,玩耍,家里其乐融融。享受到族群居住的温暖。 又过了一年,父亲从荣成把我接回故乡,五年后再见到泽哥,他已经长成英俊少年。 不知道当年的红色指南针还在没在,反正再也没有看到他玩过。倒是我们堂兄妹四人,每天东家走,西家串,玩棋类,打扑克。真像大观园里众兄妹一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的心中偶像是成德哥,我们两家的血亲更近。祖母去济南伯父家后,我便把成德哥的母亲我二妈当祖母一样依恋。记得我六岁的时候,那是我们在故乡过的调动工作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我死活不在潘家村冰冷的廂房过年,一定要去二妈家过这个年。 可是天降大雪,积雪封路。父亲背着我,母亲拄着棍子,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到了二妈暖意融融的家,如入天堂,坐在热炕头上,什么话都对二妈说。大我两岁的成德哥是二妈最小的儿子,上有一哥一姐,二伯二妈爱他如珍宝,从小便花衣花裤把他打扮成小姑娘。成德哥性格温和,懂事听话,我十分喜欢他。 可是现在的泽哥比他还有吸引力,他黑色的眸子闪烁着智慧的小星星。学习好,反应快,鬼马精灵。看得出来,爱红也喜欢他,经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的旧闻轶事,他们两家离的近,小时候在一起过家家,捉迷藏。她还告诉我,泽哥上学后,考试必须考第一,哪次要是没考第一,就生气不吃饭!这倒有点意思哈,考第一有那么重要吗?饿肚子多难受啊! 这一点就与我不一样。我是每次考试也盼望着有好成绩,可是如果考不好也就算了,该吃吃,该玩玩,啥事也不往心里过。就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注定一辈子都没有大出息,三岁看老,薄地看苗。 泽哥与成德哥的性格虽然不同,但是他俩是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好伙伴。他俩都是家里最小的受宠爱的孩子,都是聪明好学的好学生。成德哥温和,泽哥机灵,他们又是一个生产队的,只要他俩在一起,没有干不出来的事情。父母刚回村那会儿,他俩去我们生产队的场院给我家搬草,俩人如猛虎下山一样地装草!把生产队长大秋叔心痛的直嘀咕:“民生子这两个侄子怎么这么猛,像老虎下山一样,活抢活夺的!” 等到我伯的儿子成国从济南回来,看到比他们小两三岁的英俊城市娃堂弟,把他们喜欢的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亲近才好!他俩带着成国去山上采秋,去河里游泳。最后他们竟从饲养员手里骗来一匹高头大马,撺掇着成国上马飞奔! 成国也是个愣头青,在堂哥们的撺掇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策马飞奔!在人们的惊叫声中,他骑马奔山、奔水,又一口气奔了侯家集几个来回!虽然从马上摔下来几回,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只是村民们在惊呼:“这城里的人怎么长得这么帅呢?又长得这么高!胆子咋这么大呀?” 这有什么好疑问的,长得帅是因为军人食堂的营养好呗,绝对不会是个顶个的葱心绿!长得高是因为他母亲老吕家的遗传基因强大,个顶个的高腿鸡使然。胆儿大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大院优渥的生活,无忧无虑的健康快乐成长。不像咱农村孩子,担心没有东西吃,担心饿肚子,担心交不上学费。星期天惦记着帮母亲推磨、挑水、浇园。个个稳重又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乡亲们的惊叹声中,愣头青成国继续策马飞奔,再看两位哥哥,一边呐喊助威,一边开怀大笑,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哥哥们哪,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呢?你们就不能消停点儿积积德吗?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血亲相近格外亲,没有几天他们之间就消除了陌生感,如亲兄弟般热乎,成国成天追在他俩身后:“成德哥!泽子哥!”喊声不绝于耳,亲情浓浓绽放!那幸福美丽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永驻该多好,我们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我的父母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他们眼里,我的堂哥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母亲常常搬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夸赞哥哥们:“你看你大哥成兴,赶着村里的大车(相当于现在的领导司机),全村人的事情他都热心帮忙。村里人都叫他“兴财主”,因为赶大车有装卸费,家里日子过得好。你成早哥,在崔家盐场干,出盐挑盐谁也比不了!成德生产队的人给他起了好几个名字,小财东,小神仙。你泽哥叫小机灵,二队的人可喜欢他俩了。” 我父亲与他的堂侄儿关系特别好,大家都是小叔、小叔的叫着。特别是成德哥与泽哥又是他的学生,成了他的小跟班。星期天我父亲领着我们四人去赶海,赶累了他们三人便跳进海里洗海澡。我与爱红两个女生懂事的在海滩上挖海菜。我们拾到许多面蛤回来一家一家地分。 幸福的日子一略而过,不知不觉间,我们一起读完初中、高中,一个个都长大成人了。适逢改革开放之际,打破禁锢思想的僵化,许多中外电影恢复了上映。我与泽哥也在一起谈论观影感,谈《流浪者》中的拉兹与丽达,在各自的心里或许有一种与剧中人的隐喻,但是却没有丝毫的逾越,始终是纯洁的兄妹情分。或许是比亲兄妹更深的理解,信任。在学校里我佩服他的理科过硬,他羡慕我写作文不发愁。 后来我们又在同一个单位成了同事,他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他特别懂得关心、帮助别人的疾苦。那年他正好入党,业务又那么熟练,大家都喜欢他、称赞他。 几十年过去了,他从电工车间主任升任公司副总,所有技术问题都了熟于胸,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去年的七月十二号,泽哥突发心肌梗塞,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抢救,可还是于八月十七日,不幸去世,天地同悲! 眸子里的小星星,熄灭了!泽哥远行,清风、明月相送,日月星辰照明,大地万物吟颂!泽哥,一路走好! 三月如歌 一缕温和的微风,越过林间的空地,越过辽阔的原野,早春三月,如歌如画,就这样美丽归来。春风归来是一道风景,春风化雨是一种力量。春雨绵绵,慢慢地滋润着大地,静静地拥抱着草木。 雨落之处,生机盎然,绿意渐浓,充满生机与希望。 行走在春天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让人心情愉悦。漫步在春天的小径上,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微风的抚摸。 春山可望,春风扑面,最惬意的就是在田野上踏青采春。此时正是野菜争相冒头,鲜嫩无比的时候,“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一把野菜,袅袅春天的气息,就是清新、鲜嫩的滋味。 春天的故事,就在这花开花落的心事里。平凡的我们,该有如春一般不老的情怀,有对万物一往情深的热爱,不负春光,不负当下的一切。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在一个活色生香的南方城市里,清晨,一群刚下夜班的青年工人,在公交车上引吭高歌。他们都是朝气蓬勃的年龄,满怀激情地歌唱春天,歌唱青春。最美人间三月天,最美人生是华年!这群年轻人激情飞扬的歌声引起车上上早班、下夜班的乘客的热情共鸣!大家用手打着节拍,放声歌唱!车上的激情似乎也波及到路边的风景,那些早春的花草顶着露珠,格外精神,传递着春天的美好。当代的年轻人,手持烟火谋生,心怀诗意激情,坚定心中信念,自我丰盈,自我完善,人间岁月,随风,随情,随心美,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我十七岁刚参加工作时,正逢“星期六义务劳动”,全厂工人利用休息时间,搬砖搬瓦,很多浩大的工程,就是我们早起晚下时仗着人多力量大完成的。那种奋斗的激情至今还难以忘怀。所以能感受到现在年轻一代的创业激情与成就感、使命感。还是那句话,越努力,越振奋,越幸福。 春风过处,有花香弥漫,有歌声飞扬。水边的一抹明黄是迎春花绽放的温婉。你开了,春天就来了。 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有细碎的美好,那是岁月缝隙里吹过的风。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在心里 ,最美的心灵蕴藏着最真挚的感情。有风有雨的生活,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领悟了岁月静好。趁着春光,让我们走进田园,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秋的收获。 雨夜听雨 春的脚步,总是伴着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姗姗而来。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雨夜听雨,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小时候十几岁在家乡时,睡的是火炕。通常是一进门的正厅就有东西两口大锅,烧水做饭都在大锅进行,几把柴草就做好了饭菜,烧热了炕头。近几年听到的段子,说是德国人一看到我们的锅灶、火炕相连的模式,便惊呼这是世界上最佳能量转换,比他们西方的壁炉高明多了。这是东方人的智慧!话虽这么说,嘿嘿,还是人家的壁炉高雅不是?咱的土的掉渣的土炕,怎能与人家的壁炉相比?可就是这土土的热炕头,还是给予人们世世代代的温暖与幸福。 每当春夜下起雨滴,外面湿漉漉的又黑又冷,尤其反衬出这热炕的温暖、珍贵。不由地把被子往上拉了又拉,一直拉到下巴颏,就这样在暖意融融中,聆听冷雨敲窗的声响。 无边的细雨,找不出它的确切边际,从屋顶,瓦片,树木,花朵,都淋漓的闪耀雨水的光点。 雨滴生出无数个涓流,再汇集成一个个小溪,从山谷,沟渠,流到我家前面的南河。河水渐渐涨了起来,往日宽阔的河床都成了河流,形成浩荡之势,草夼里也有水在流动。河水冲刷着刚刚萌动生芽的河柳、野草白皎般的根芽,哗哗地流动着,攒动着走向前面不远的大海。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山野里的蒲公英、荠菜都在雨水中变得鲜活。明天,我便会与堂姊爱红去湿湿的野地采撷。带着锯齿的苦味的春天,隐藏在树下,枯叶间,找到一棵,便找到惊喜一片……车前草、风铃草、狗尾巴草都在雨水中露出绿绿的春天模样。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会融入“小楼一夜听春雨”“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意境中,听雨的兴致更加浓厚起来,困意也愈发稠密,终于,夜雨悄悄潜入梦乡。幸福,在淅沥中安详、绵长…… 等雨过天晴,灿烂阳光照耀着沾满雨珠的草叶,那水嫩嫩的绿,就是春天的原色。 种树谣 春三月,植树季。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成了植树节的主力军。种树谣在大街小巷、野外山峦传唱萦绕。“三月天,太阳暖,我们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清声潺潺,倒映天上白云帆。种上银杏树,还要栽水杉。闭上眼,仿佛看到银杏青青果儿圆,水杉茂密已参天。”歌声中,荒山披上了绿装。 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们小区也掀起了植树的热潮。 事情要从东邻说起。在我的东面住着一对小夫妻欢喜冤家。女的小初是年轻的教师,男的小杨是英俊的植物园园艺师。两个人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但是夫妻感情深厚,常常上演打情骂俏的戏码。 小初心灵手巧,闲暇时经常在家里给小杨做做美容美发。一看到小杨唇红齿白,发黑肤美的模样,就知道小初又给他操作一番。不由得在心里笑骂一句:胆儿真肥,把老公倒饬得这么帅,就不怕别人抢了去! 小杨的老家是昆嵛山,他的母亲六十多岁,是土生土长的山姑娘。上山采菇,下山种田,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都是好手!小杨母亲的樱桃园年年丰收,我们这些邻居也能沾光品尝到她种出来的水晶樱桃的甘甜爽口。近几年她又通过嫁接技术培育出了新一代自花授粉的樱桃新品种。 三月的一天,小杨把母亲培育的优良樱桃苗拉到小区里。邻居们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参与到种树的行列,一时之间男女老少齐上阵,挥镢扬锨,提桶浇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把小区的甬道边上都种上了樱桃树,花椒树,无花果树! 把幸福植在他人心中,把帮助植在自己心中;把快乐种在别人心田,把为人种在自己心里,把祝福发送给朋友,把献爱心留给自己。 你听,你听,植树谣又在小区响起:“三月春光真正好,春风拂面景妖娆。植树不分老和少,一齐动手种树苗。栽上无花果,还植甜樱桃。二三年,硕果累累枝头闹,果香随风飘,明天小区更美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