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绍与《四书传习心谭》
发布日期:2024-04-11 08: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文登区政府 字号:[ ]

蒋仁玲

刘必绍,别号文石,山东文登人,著名理学家,文登“明代四君子”之一。史载:幼明敏,比长,博闻强识,所见益闳。师从王阳明再传弟子周讷溪、邹颖泉、耿楚侗等大儒,所学以儒学为本,“立志求仁而归于识其本心”,笃守用之,终身不懈。万历间,由选贡授汝宁府通判,官至保安州知州。

《四书传习心谭》由刘必绍著,子刘濡恩辑,婿崔承祀校,明万历十六年(1588)手刻版印刷,每套二十五册,威海市文登区图书馆有藏,为明万历家刻清重修本。

《四书传习心谭》是刘必绍先生一生学习践行儒家思想、阳明心学的心得之作。他打破了传统理学把四书作为科举应试工具的束缚,将朱子理学与阳明心学相结合,强调以“立德修身”为本,“学以为己,非为禄也,修其天爵,人爵从之”“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并用自己完美的一生为《四书传习心谭》做了最好的诠释,可谓“知行合一” 之典范。 “

《传习心谭》,谭心学也。”四书是《大学》《中庸》《论 语》《孟 子》的 合 称 ,是 儒 家 经 典 的 代 表 著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谓“传”,是从老师传授下来的。“习”,是把承受的“传”来熟习。此书名《四书传习心谭》的取义由来。

书前刘必绍先生作《著述四书传习心谭引》和浙江进士叶志淑作《〈四书传习心谭〉序》中,介绍写书主旨:“心学之功,舍传何授?舍习何熟?舍忠信何主?”“今之经典,即古之人事,天理原在人事中。” “虑耳提面命或有弗及,非著述不足以广其传;又虑索隐行怪或有所差,非著述不足以正其传。弗传何习?弗习何益?乃著《四书传习心谭》,命梓人刻布。”“使孔门垂世立教之文,一明于宋儒,再明于今日者,如扶二耀于重霄,浚万派于一脉”“学固学,政亦学也。” 

书中不但有字义解释、句意解读,且引经据典,针对时弊人心,进行深入解析。“微而道德性命,显而纲常伦理,大而朝纲国政,小而士风民俗,有关日用常行者,凡传于师,习于己,皆在所谭。”“摭前言,述往行,纪时事,记载答问,备录四书章节。”龙门卫举人周职迁读《四书传习心谭》后叹曰:“宛若登云台而识琼玑之要诀,入武库而得扁轮之要枢。所 谓 捷 径 一 通 ,毋 俟 骐 驎 而 千 里 倏 格 者 ,诚 信 然矣。”读《四书传习心谭》,可谓醍醐灌顶,终生受益。

书中反复强调:“读书不徒藻饰词章,出入口耳。以心看书,不以书看书。日用体验乎此,身心践履乎此。”其自序篇末曰:“虞儿辈未能口授心传,乃采辑旧闻,窃附己意,章末仿国学讲,箴切时弊,为规劝语。寿诸梓以世家传。凡我子姓,勿徒习矣而不察可也。门弟子如有相信而能习者,安能秘其传?”读《四书传习心谭》,始知刘氏家族人才辈出,厚德泽被家邦,实得力于世守刘公遗训;其读书修身之法中蕴含的拳拳深情,去今四百余年,仍力透纸背,感人肺腑。

《四 书 传 习 心 谭》文 风 朴 实 无 华 ,胸 襟 坦 荡 大度, 境界高远深邃,对四书之解读可谓致广大、尽精微。从各类记载可以看出:《四书传习心谭》当年付梓出版,公开发行广受赞誉;其对四书解读的高度、广度、深度,目前在国内亦属教科书级别,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四书传习心谭》除解读四书之外,还收录了刘必绍所著的记、引、考类等文章三十九篇,从中不但可以感受刘必绍凝炼的文笔,高尚的文风,了解先生的志趣爱好、家教家风,而且其中的《改修保安州预备仓记》《保安州新建文昌祠记》《重修保安卫儒学记》《文登沿革考》等篇目,对研究文登、涿鹿两地的文化和历史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