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福林 《回忆》终于由我本人自费印刷出版了,可喜可贺,来之不易。 作者每当阅读文登日报社丛培发主任所著《重访:文登记忆》总感到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持久地引起关注和怀念,好像有一些什么事未能做?未做好?心中老是忐忑不安,对不起文登的农民老百姓。 2020年春,在《重访:文登记忆》的感召、鼓舞和鞭策下,我鼓起勇气下决心把英雄的文登人民,在中共文登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出的文登农业三大革命的奇迹,从历史的深处挖掘出来,再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深刻领略文登当年各项建设事业火热的激情,感受文登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 1965年春,开始在全县推广地瓜永久窖贮藏地瓜种技术是文登地瓜种贮藏方法的彻底革命,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全县建窖1091座,平均每个大队建窖1.15座,全县出现了地瓜窖子群,达到了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大队都建起了地瓜永久窖,百分之百的地瓜种都贮藏在地瓜窖子中,防止了地瓜种腐烂,解决了文登地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地瓜生产的发展,创出了文登的一大奇迹。 第二大革命,是1973年研究的小畦大背套种夏玉米技术,人们像获得宝贝一样精心培养管理,在全县推广,解决了文登不能种夏玉米、夏玉米低产的难题,改变了文登玉米生产的制度,从以春玉米生产为主,改为夏玉米生产为主,改夏玉米低产到夏玉米高产到大面积高产,提高了玉米产量,解决了文登人民吃玉米粑粑的困难,保证吃足玉米粑粑,被誉为文登农业种植业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创出了文登的又一大奇迹。 第三大革命,是推广大沟麦技术,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广旱地大沟麦套种技术,1978年推广沟播小麦套种夏玉米夏花生等技术,实现一年两作两收,文登农业种植业“过长江”,获得了小麦、夏玉米、夏花生、粮油双丰收,让文登人民吃足白面饽饽,又创出了文登第三大奇迹,被誉为文登农业种植业第二次绿色革命。经过文登农业三大革命激烈战斗洗理的人们,激烈战斗的直接参与者有义务有责任把当时的盛况,详细地记录下来。 开始动笔写,计划与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崔贤同志一起写,并通过电话约定过,以后知道崔贤同志还是在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工作忙,不能参加,就自己写起来了,利用每天上午的好时光抓紧编写,下午休息。前后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写好初稿。 初稿写好后连同自己的想法打算都交给了崔贤同志审阅修改,以后他又把稿件转交给姜伟主任,经过他们的审阅修改定稿,安排人员打印、校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历尽心血,以后因区农业农村局无这方面的资金,不能开支印刷出版费用,就这么放下了。 丛培发主任作为地方史学爱好者,为人厚道热情,听说这件事的经过就伸出了亲切友爱援助之手,积极筹划修改、印刷事宜,帮助进行文字加工,修改审阅,定稿成书;帮助联系安排印刷出版单位和厂家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本书才能顺利印刷出版,可喜、可贺、可乐,真诚地感谢丛培发主任的热情帮助和支持。 这本书的印刷出版,也算是弥补了烟台地区农技站刘镇松老站长的遗愿。以后听说,老站长生前曾对人讲:“我未有看到文登有关大沟麦的长篇文章……。”这实际上是老站长对文登农技站工作的批评,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多、不好。当时,我们积极努力去做,撰写有关大沟麦的材料,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但是,遗憾的是在我们正常上班工作的时候未有把材料写出来,直到退休后的今日——2023年才写出来印刷,为时甚晚,可总算是弥补上了吧! 这次的材料,从大沟麦的产生、命名、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都做了详细记载,不列为种植方式。“帮忙田”旱地套种,大面积推广沟播种植,精种高产,大沟麦的栽培技术全面记述清楚,老站长可满意了吧!请放心,文登开发推广大沟麦种植很成功效果很好,种植面积愈来愈大。1993年,全县沟播麦(大沟麦类)占麦田面积的87.1%,可以说是沟播化了,实现一年两作两收,文登“过长江”。小麦产量连年上升愈来愈高,从大沟麦低产,人们不重视,到大沟麦高产,升为主要研究对象,到大面积更高产。1978年,泽头公社林村和岛集大队出现大沟麦亩产400公斤以上的百亩丰产方,赤金泊出现大沟麦亩产450公斤以上的百亩丰产方,人们都承认大沟麦好。 文登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大沟麦沟播的丰产优势,开发、发展了套种夏播作物的种植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效果:一是大沟麦套种夏玉米、夏花生技术开发收到了高产高效的效果。1982年,泽头公社林村和岛集大队出现大沟麦套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1983年,口子公社山后孙家出现大沟麦套玉米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1984年,泽头公社泽头大队15亩大沟麦套玉米平均亩产702.5公斤,夏玉米、夏花生全面丰收。二是开发推广了大垄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技术,变麦套夏花生为覆膜春花生间作两行小麦技术,提高了花生、小麦的产量。文登正在大面积的开发推广利用,被誉为文登农业种植业第三次绿色革命。三是开发发展了麦、瓜、油、菜立体种植技术。泽头公社徐家大队研究发明了大垄麦套种覆膜春西瓜间花生,西瓜收获后种植大白菜、萝卜等立体种植技术增加粮、瓜、油、菜产量,效果很好,全县也有较大的推广面积,人们的评价很高。 各级领导也很满意,1981年10月,烟台市政府授予文登市“采用大沟麦套种花生、粮油双丰收”技术推广壹等奖;1986年12月,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授予文登市“大沟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进步叁等奖;1988年6月,山东省农科院根据省内各县市开发应用大沟麦生产的情况选择较好的县市与省农科院组成“大沟麦套种”研究课题,文登被列入五人课题领导小组,是全省开发研究与推广大沟麦种植技术的主持人之一,获省农科院“大沟麦套种科技进步壹等奖”;1986年6月,山东省政府在文登召开全省各地市长、县长、农业局局长和部分科技人员参加的“夏播作物经验交流会,推广大沟麦套种、增产潜力大”现场会议,并参观了文登县大沟麦生产的现场,人们的评价很好;1983年7月和1985年9月,青岛市农业局两次邀请文登县农业局曹福林在青岛市农业局举办的“秋种技术培训班”上介绍文登大沟麦种植经验,青岛市在全市推广。 应该说文登开发推广大沟麦种植很成功!效果很好,种植面积大,产量较高,文登人民得到了实惠,吃足白面饽饽,各级领导满意,各地在推广。 编写《文登农业三大革命》部分,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领导和同志们很关心和支持,许德忠主任、高燕妮科长、于燕主任等同志都很热情的提出宝贵意见,文化馆孙树玲馆长帮助收集有关资料,林业局丛培学老站长和区农业农村局一些同志对编写《文登农业三大革命》很关心,很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农科之路》部分,原来不在计划之内,以后根据情况变化附加的。 一、文登农业,是把新中国成立前后文登农业有意义的几件事提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回忆。 二、主要记述1956年8月起,我来文登参加工作以来到1996年11月退休之日,前后40年零3个月的时间之内,所经历实践过的有关事件,应该说在这段时间内,正处在国家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大潮流之下,为单位所分管的工作和下乡驻点做了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更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义不容辞的事。 本来不想写自传性的材料,自知平庸,未能做出多大事业,做个什么官,更无令人激奋和回味的故事,更不想借写自传性的材料吹虚个人的精明强干、做事超人的行为。2016年,经友人劝导实事求是地写一些农业工作所经历的历史事实,以做解趣,算是工作的回忆录吧! 由于水平所限,文中疏漏失当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期再版修订。 (本文系作者著《回忆》后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