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03MB28642165/2025-01896 发布单位: 威海市文登区自然资源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4-16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维护资产权益支撑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应用之山东篇
发布日期:2025-04-16 09: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自然资源局 字号:[ ]


山东省全力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目前省级完成203个自然保护地、50条河流、1374个矿区的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工作。本着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原则,山东在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工作成效。

坚持协同作战,破解了系统性难题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以下简称“山东厅”)紧扣目标、问题、需要、效果四个导向,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把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目标理念贯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程。

一是破解多部门信息共享的问题。山东建立了省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水利等7个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厘清“职责边界”,打破“数据孤岛”。

二是破解省市县衔接不畅的问题。山东建立了山东厅统筹指导、厅属相关单位支撑、市县自然资源部门紧密配合、项目承担单位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破解调查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山东建立了“项目承担单位自检+组织实施单位质检+市县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审核+省自然资源厅会审”四级数据成果核验反馈机制,确保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与确权登记数据完整、有效。

四是破解权属调处不实的问题。山东建立了“省厅统一协调、县级政府组织、基层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项目承担方和争议相关方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区县自然资源部门在权属边界调处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全省共化解国有与集体之间权属争议约1300处。

坚持有解思维,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

山东厅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始终把“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边学、边干、边总结,推动形成一批新的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

一是构建制度框架。按照“统一工作基础、统一调查资料、统一核实流程、统一成果规范”四统一要求,山东厅编制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地籍调查、外业核查、报告编写,成果检查、验收、汇交、更新等8个细则规范。

二是制定工作标准。山东厅编制了《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规程》,且有水流、矿产资源两项标准通过立项。

三是印发审核办法。山东厅印发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审核办法,明确审核流程、细化审核要点,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确权登簿工作。

坚持全面覆盖,实现了“资源清”“家底明”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山东结合实际制订了5年工作计划(2020—2024),逐年分解任务,明确项目清单,严格时序要求,基本摸清了全省重点区域各类型自然资源“家底”。

一是摸清重点生态空间各类型自然资源家底。据统计,山东省重点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自然资源总面积为126.52万公顷(不包括矿产资源)。其中,森林资源面积27.94万公顷,水流面积25.54万公顷,湿地面积14.16万公顷,草原面积0.91万公顷,荒地面积0.80万公顷,其他自然资源面积为57.17万公顷。

二是摸清重点生态空间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家底。据统计,山东重点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总面积为134.34万公顷(不包括矿产资源)。其中,全民所有面积为106.95万公顷,集体面积为26.94万公顷,争议区面积为0.45万公顷。

提升系统效能,满足了确权登簿要求

山东厅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审核流程试点,制定省级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5年规划,在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形成“三个一”成果。山东厅完成国家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部署,开展系统测试、分析、反馈,形成“一个部署方案、一套测试流程,一个反馈机制”三个一成果。

二是建立“一二三四”系统构架。山东厅完成了省级数据库架构设计,高标准推进省级数据库建设,建立“一网统筹、两簿管理、三维展示、四库应用”的总体构架。

三是实现数据集成管理。目前,177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2000平方千米)、49条(总长度约4700千米)河流,1300余个大、中、小型矿区登记单元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入库,入库数据130.49万余条,实现了各类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数据的统一组织、存储和管理。

四是开展部省联动更新试点。山东厅梳理相关数据与自然资源确权成果数据的对应关系,形成“资源层→基础层→成果层→汇总层”更新逻辑。

五是探索开展矿产资源三维登簿。以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三维确权登记为例,该项目构建了矿产二、三维一体化数据模型,从立体上清楚界定了矿产资源所有权空间界线,实现了自然资源信息在三维空间的有机融合,直观展示了矿体各资源类型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位等主要属性信息,提高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的科学性。

发挥体制优势,拓展了成果运用

山东厅结合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实践探索,选取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登记成果在生态领域应用。

一是服务于林长制管理。

山东厅用确权登记成果为林长制的落实提供了职责范围依据。

二是服务于森林防火。

山东通过确权登记明晰了全民和集体、集体与集体的防火边界,为科学布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管护点和检查卡口提供了底图支撑。

三是服务于森林病虫害防治。

具体实践中,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矢量成果导入“线虫防控App(手机软件)”,直观显示国有林场和各村集体的范围界线,确认责任范围。依据森林属性信息,普查防治人员对不同树种分类进行病虫害普查、除治,例如在松树分布广泛的地区可重点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普查、除治。

四是服务于自然保护区日常执法。

山东为森林公安、生态环境和地方综合执法等部门在自然保护区的日常执法提供法定的权属依据。

五是服务于生态保护补偿。

具体工作中,以登记单元面积、登记单元内公益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级等相关信息为基础,申请国家、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作为纵向补偿,保障自然保护区发展。

目前,山东已完成昆嵛山、黄河三角洲、贝壳提岛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登簿,正在组织开展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自然资源登簿,济南、烟台、济宁、泰安、日照等5市9个登记单元完成自然资源登簿。

迎接挑战,解决“存量”问题和“新增”问题

实践中,山东省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短板。一是自然资源清单尚未公布,影响省、市开展自然资源登簿。二是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与生态保护补偿、碳汇等相关工作结合尚处于路径探索阶段。三是历史上形成的权属争议调处难度大,影响登簿成果质量。四是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队伍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山东厅需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工作内容,及时跟进最新政策,力争有所突破。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思考。

在法理方面,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出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条例,或者对不动产登记、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订,明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法律地位。二是建议部省联动开展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的种类、名称、主体、权利与限制等探索研究。三是建立自然资源权利补偿和违法追究制度,确保权利各方在受到侵害、蒙受损失时能得到合理赔偿,确保全民所有资产保护更加完善。

在登记制度方面,一是规范成果归档,对最终形成的登记材料包含的归档材料进一步明确。对涉及复杂生态系统、多种自然资源类型重叠等情况的登记审核,建议引入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二是建议建立成果更新、变更登记制度,确保登记成果现势性。三是提升登簿质量,强化外业补充调查比重和工作量。

在成果应用、信息化、登记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增强统筹协同,自然资源系统由应用部门推动成果应用;同时,强化水利、林业、矿产、海洋部门的责任意识,共同推进成果应用和更新。二是增强系统功能,增加审核部门的电子签章功能,将互联网端审核、公告、登簿成果导入内网版登簿系统,以便形成完整的成果包,方便成果存储和管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