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03MB2854122C/2025-02387 发布单位: 威海市文登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5-12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文登区以“一件事”改革撬动政务服务大提升
发布日期:2025-05-12 10: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字号:[ ]


近年来,文登区坚持以系统思维和极简思路,通过场景式再造流程、数智化精准赋能、增值化拓展服务,促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提质增效、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不断优化提升,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数字政务发展年会“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质效典型案例”,“文惠办”政务服务品牌入选山东优质品牌(服务)名单。

一、推动流程场景式再造,实现“一串事”一次办好。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以办事场景为索引,推动跨部门协同、跨流程再造,将“一串事”集成为“一件事”。一是跨部门打造主题场景。建立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统筹、行政审批部门抓总、职能部门牵头的“一件事”推进机制,梳理涉及多部门、关联性强、办理量大的51个“一件事”主题场景清单,系统“减、并”事项、环节、材料、时限和跑动次数,实现跨业务事项“一次申请、集成联办”。比如,创新联合竣工验收“一件事”,整合住建、规划、发改等5个部门、全部6个项目竣工验收事项,综合验收、一步到位,精简材料8份,验收时间由40个工作日减至10个。二是全周期集成重点事项。按照“内容全覆盖、服务全周期”的思路,系统集成全生命周期高频服务场景,打造全链条服务模块。比如,针对残疾人群体,在全省率先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事项,由国家规定的5个拓展升级为15个,涵盖重度残疾人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惠及残疾人生活全过程事项,经验做法获中国残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定制化推出特色服务。聚焦文登特色产业,定向推出9个“一件事”服务场景,推动政务服务由基础型、普惠型向精准化、个性化升级。比如,针对文登化工园区“双园一体”提能发展需要,推出化工园区项目入园落地服务“一件事”,梳理重构立项备案、环评等9大项17个子项的“一件事”流程、形成“集成套餐”,企业按需“点单”、部门精准“送餐”,审批流程压缩85%,申报材料压减67%。

二、加速审管数智化赋能,实现“麻烦事”极简快办。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一件事”改革全流程,进一步改善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一是共享信息“免证办”。建设区级一体化数据平台,对接18个部门业务系统,整合200多项政务数据,推动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系统“无缝衔接”、按需共享应用,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比如,围绕企业信息变更(备案)登记,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打通审批与公安、社保、医保、税务等部门数据壁垒,自动调用和推送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信息,有关部门同步完成信息变更或备案,办理环节压缩80%,申报材料压减70%。二是引入AI“智能办”。探索“AI+政务服务”模式,依托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形成“最强大脑”,实现对群众需求的精准解析、智能处置,有效突破传统人工服务的时间、空间、经验限制。比如,在医保、公安领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集进度查询、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监督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员工”,提供智能导办速办服务,累计服务群众22万人次。三是数据画像“精准办”。依托区级一体化数据平台,通过对企业、群众进行“精准画像”,预判办事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实现“无感秒办”。比如,在公共卫生场所许可续办审批中,系统自动比对许可证件信息,主动向许可证件即将到期的服务对象发送办理提示短信,服务对象只需回复确认短信,即可完成延续审批。

三、探索服务增值化改革,实现“办成事”效能叠加。着眼更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多维度延伸政务服务链条,推动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一是“审批+政策包”,助力企业发展。在企业开办阶段,审批部门主动整合各部门惠企政策资源,通过企业画像模型与政策知识图谱的双向匹配,生成专属政策包,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比如,在花饽饽企业开办“一件事”中,整合市场监管、农业、文旅、金融机构等资源,集成检验检测报告出具、地理标志申报、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在企业开办后同步推送,助力花饽饽企业膨胀发展至116家。二是“审批+服务队”,解决现实难题。围绕解决场地建设阶段企业不知怎么建、建成后不达标返工等问题,组建服务小队提前进场指导,确保现场勘验“一次过”,去年以来服务企业48家。围绕满足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的各类需求,推行问题、技术、资金、配套“四张需求清单”机制,组建“服务管家”“在线客服”队伍,构建全天候专业化服务体系,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三是“审批+监管员”,促进合规经营。探索构建审管协同闭环管理机制,审批部门主动识别异常信息及潜在风险点,生成线索清单推送至监管部门,助力提升监管效能。比如,在设立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中,审批部门筛选出名下暂无车辆、有效期满超一年且未申请延续的道路运输经营主体,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交通运输部门,引导开展靶向监管,今年以来已注销277家“僵尸业户”经营许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