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多年前,五四先贤以热血铸就民族觉醒的丰碑; 71年前,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诞生;5年前,3名退役军人在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下庄严宣誓,组建文登青年突击队。如今,这支队伍已吸纳1900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 他们曾是军人,穿林海、越高山,为国争光;如今是志愿者,战风雪、强救援、送温暖,续写荣光。 时代在变,但青春的热血始终如一。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鲁丹丹介绍,她们的队员在忙碌的分拣中…… 三月的春风拂过山脊,遥远的藏区仍透着料峭寒意。 3月26日晚,一场跨越2478公里的爱心护送,让海拔3800多米的甘孜沸腾如春。这场持续3年的“云端送暖”持续升温,让“文登亲人”与藏区人们的手紧紧相握。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李金霖介绍,一直想着到藏区看看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捎带一些物资过去。 3年,足够让一棵树苗抽枝散叶,也足够让一场善意的奔赴沉淀出改变命运的力量。 时间回拨到2020年的夏天,文登民兵连的黄晓东与退伍军人姜润轩、王晓辉在一次志愿活动中相遇。同样的军旅烙印、同样的赤子之心,让三个年轻人的热血瞬间共鸣。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姜润轩介绍,作为退役士兵来讲,虽然脱下了这身军装,但是还是想为社会作点贡献,真正帮助别人的时候是最开心时候。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王晓辉介绍,退役军人的凝聚力特别强,而且绝对有一呼百应的那种状态。 无热血,不青春。当年,在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下,由骨干们发起的宣誓响彻山谷。 我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难的任务,突击队上!最硬的骨头,突击队啃! 自此,一次次紧急救援、一次次爱心接力,“忠诚担当、使命必达”的精神贯穿始终。 2023年底,文登区迎来持续性降雪,降雪深度打破全省纪录。部分路段因积雪、结冰,导致路面湿滑,车辆打滑失控被困。 “我们是青年党员,我们不上谁上!” 凌晨3点,黄晓东紧握方向盘,皮卡车的暖气嘶鸣,车窗上的冰花被雨刮撕开裂痕。 “倒!再倒!”队员姜润轩为前方打滑的轿车指引方向。轮胎空转的焦糊味混着雪粒扑进鼻腔,姜润轩猛地推开车门,跪在雪地上,用工兵铲一寸寸刨开车轮下的冰层,身后的队员立刻接力递上防滑链。 这场暴雪中,文登营镇一位出院的大爷因积雪被困。队员们驱车护送,清理完院中积雪后悄然离去。 市民李树林介绍,非常谢谢你们,他没寻思能有干这个工作的人。 灿烂的鲜花春风里开,闪光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 这首专为青年突击队而创作的歌曲,唱响了中国青年的最强音,也唱出了文登青年突击队的心声。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孤勇者”,褪不去的是那身迷彩印记,淌不完的是那腔沸腾热血。 他们的热血,是复杂的化合物: 60%的硝化甘油里,是组织孩子们为烈士墓碑描红的庄严肃穆,铁锹与碎石的碰撞,与80年前的枪栓声隔空共鸣; 25%的葡萄糖里,是队长黄晓东多年自掏腰包,为贫困老人送去米面油、缴纳水电费的无声坚守; 15%的液态氮里,是筹建文登学人著述馆时,队员们以“战场扫雷法”整理2000册古籍,三人一组战术推进,分类编码的精准高效……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于欢袁介绍,在每一次的活动当中,在他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在他们带着孩子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这些事对他们自己做事业,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种激励。 文登青年突击队队员岳建宏介绍,他是1999年5月的,是文登女婿,跟着正能量的人做正能量的事,那你也会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青年突击队,究竟在突击什么?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这支队伍将战绩刻在城市的肌理上: 8700次志愿服务织就11.9万小时的金色经纬; 300辆受困车辆的脱险轨迹,在雪地上画出热血导航图; 1000名老人从他们的推剪下重焕光彩…… 下了决心走正道,那付出的艰辛肯定是比旁门左道要多呀。每次问你,你都不改其志的话,那最终才能方得所愿。 当晚,黄晓东在手机上郑重写下了一句话:“这段话很受用的,细想会有很多相像的情境和心路。” 历史长河奔涌,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始终高扬,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 退役一级军士长颜承刚介绍,因为刚退出现役,为社会也好、为人民也好、为群众也好,就想做点事。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 当热血沸腾时,迷彩服便在昆嵛大地长出了根系……(林燕洁 毕鑫鑫 霍靖 于斌 刘苏洋 丛琳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