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温度”织就便民医疗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构建中医服务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08-26 09: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文登区政府 字号:[ ]

当2000张开放床位承载起跨省医疗协作,当34个精细化专科与智慧服务系统交织成网,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便民服务带来全新体验。医院针对就诊难、住院难、停车难、治病贵等民生痛点,把脉问诊、自开处方,通过流程优化、硬件扩容、加大投入、控费减负、温情服务等措施,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中医骨伤服务新生态。

走进医院门诊楼,随处可见的便民服务台和自助服务终端让人眼前一亮。为破解就医流程繁琐难题,医院以智慧化改造重构服务场景。60余台自助终端遍布院区,患者可便捷完成建档挂号、门诊统筹缴费、门诊慢病缴费、检查报告打印、一键入院、出院床旁结算等医疗服务。面对日均数千人次的门急诊压力,医院打造“掌上医院”小程序,将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报告查询等12项核心服务迁移至移动端,构建起“指尖上的医疗服务平台”。复诊患者线上问诊购药,通过电话等沟通病情,快递邮寄药品到患者指定地址,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优质复诊服务。数据多跑路,患者就能少跑一次腿、少排一次队,中医诊疗的“简、便、验、廉”优势转化为患者的真切获得感。

市民张运贤介绍,现在的科室很方便,挂号、打印等很多程序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一切简易化,相当不错。

看病方便了,但是床位少患者多的矛盾,一直是众多求医者的最大忧虑。医院痛下决心,抓床位扩容,直击住院服务供给不足的痛点,为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供新解法。通过2号病房楼改造和建设国家区域中医骨伤诊疗中心,医院新增床位600张,总开放床位突破2000张,配合“全国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工伤即时结算”等政策落地,使异地患者也能享受到无缝衔接的住院服务。在硬件扩容的同时,手术室开启12小时常规手术+24小时急诊手术的全天候模式,让中医骨伤诊疗的规模效应与质量效应同步释放。为提高院内业务水平,医院大抓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机制”的双重革新。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人力资源科主任董方介绍,医院近两年引进的213名专业人才中,研究生占比达18.7%,形成老中青三代衔接的人才梯队。

当诊疗效率与空间容量同步提升,停车难这一城市医疗机构的共性难题也迎来创新解法。医院通过立体化开发地下空间、改造停车场、规划院内环形动线等组合策略,新增车位626个,总停车位突破1200个。更具示范意义的是,倡导职工绿色出行,将车位让渡患者,20名工作人员配合疏导,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被彻底打通。

在缓解“少花钱”的民生关切中,医院深挖中医药特色优势,构建起“制度降费+技术控费+文化惠民”的三维减负体系。作为省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首批试点,医院通过“鲁云影像”工作要求,加快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每年为患者节省重复检查费用超千万元。特别是将孙氏整骨验方转化为中医药制剂纳入省医保目录,使骨折患者日均药费下降,这种“把中药房变成惠民仓”的实践,让千年岐黄之术焕发出了现实温度。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副院长毕宏政介绍,他们医院在传承孙氏整骨的过程当中,把一些传统的方剂应用到临床当中,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不断优化、改进逐渐形成了十余种院内制剂。这些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患者骨伤的各期治疗,疗效非常好。同时,把这种物美价廉的药品全部列入了医保的支付范围内,为广大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治疗费用。

医患共融,文化浸润重塑“德术并重”新生态。在医患关系重构的深层命题上,医院以“双安检+双提升”工程培育新型服务文化。安检门与暖心驿站同步设立,展现安全与温度并重的现代医院管理智慧。通过将医德考评与绩效晋升直接挂钩,建立“三个第一”诉求响应机制,这种“以文化人”的软实力建设,使医院连续三年蝉联威海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榜首,患者赠送的锦旗背后,是传统医德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的便民服务改革已超越简单的问题整改,而是一次对中医药服务范式的系统性重构。当34个精细化专科与智慧服务系统交织成网,2000张床位承载起跨省医疗协作,展现出的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微观缩影。(孙涛 李进鹏 侯燕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