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造”金线织就传统产业新篇 ——银丰家纺数字化转型的破茧之路
发布日期:2025-08-29 09: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文登区政府 字号:[ ]

从缝纫机的哒哒作响到智能设备的无声高效,从人工穿针引线的传统车间到数字驱动的“黑灯产线”,山东银丰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凭借对智能生产的执着投入与对工艺创新的不懈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淬炼出“山东好品牌”的硬核实力,让传统纺织绽放数字时代的璀璨光芒。

走进银丰家纺的生产车间,一批即将发往英国大型商超的床上三件套正在智能化流水线上加紧赶制。精致的面料上融合了鲁绣技艺的爱心花纹,既传递着东方的婉约匠心,又符合国际化的简约大气。

这批订单从缝线密度到绣花平整度,所有误差能都能严格控制在毫米级以内。如此精准的品质把控,得益于企业最新引进的智能化设备。

山东银丰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电脑绣花车间主任林刚介绍,他们新上的这四台绳绣加毛巾绣加平绣的三合一高速电脑绣花机比之前的增加了头数,增加了针位,绣出来的货面更加平整,机速比之前也快了,之前是每分钟900转,现在能达到每分钟1200转,效率大约能提高30%-40%。

这款凝聚着新老智慧的床品,从设计到量产的高效转化,恰好印证了银丰二十多年的蜕变。很难想象,2004年在文登建厂之初,这里还只是个依靠几十台老式缝纫机运转的小作坊,那时没有智能设备,每一道工序基本都靠纯手工雕琢。

山东银丰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副厂长聂春航介绍,传统的手工制造在质量方面很容易产生差错,他们也吃过这个苦头,包括政府之前也组织企业家到浙江大学学习交流,他们看到北方与南方的企业在生产效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想着能不能由单工序生产模式改为流水线,2009年开始调整4条流水线生产模式,到后来投资2000多万进行智能化改造。

破茧重生的蜕变总需经历阵痛。2018年,银丰家纺迎来关键转型——建成数字化车间。车间内超90%的智能设备通过MES系统联动,不仅让生产效率提高了15%,更将差错率从3%降到了0.3%。这场数字化变革,让企业在第二年便获得威海市第三批数字车间的荣誉称号。

聂春航介绍,2022年,他们开始导入精益生产,主要是在生产效率、交期达成率、优化流程方面进行提升。现在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比之前提升了20%,质量提升15%,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不少。

数字化赋能下,银丰家纺的产品力实现质的飞跃。如今,企业已形成涵盖智能窗帘、艺术床品、文化靠垫、功能家居等几大系列产品矩阵,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去年的法兰克福国际展览会上,银丰家纺的雪尼尔智能窗帘产品,凭借其源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和精湛工艺,单日便斩获意向订单1.2万套,成为展会焦点。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山东制造”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实力。

聂春航介绍,智改数转是传统制造业活下去的必经之路,之后,他们计划利用文登鲁绣之乡的底蕴加上数字化的翅膀,运用MES生产管理系统,打造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研发功能性新产品,让山东制造成为全球高端家纺产品的代名词。

二十年前选择文登,看中的是完整的家纺产业链;二十年后扎根于此,则依靠持续自我革新的勇气。银丰家纺的破茧之路,从来不需惊天动地的口号,车间里智能设备的迭代升级、屏幕数据的实时跳动和工人手中技艺的日益精进,这些点滴积累才是真正的转型注脚。当“智造”的金线穿起传统产业的珠玉,我们有理由相信,银丰家纺将在文登这片沃土上,织就更加辉煌的锦绣新篇。(邢欣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