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文登,秋高气爽,硕果累累。
  连日来,位于大水泊镇的威海综合保税区文登片区,路网工程、新兴科技大厦工程、信息化系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也成效显著,目前已与正威集团、千色网等一批企业和电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建设现场,记者感受到的是建设者们炽热的创业激情和一种让人沸腾的力量。作为文登“一轴两翼”发展格局中的“东翼”,威海综保区正成为威海、文登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新窗口、招商引资的新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市域一体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板块和强势一极。
  发展的热度,来自于战略的高度。一个区域的长远发展,需要高端鸟瞰的战略眼光和科学的战略布局。近年来,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撤市设区等大背景下,文登深入实施同城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轴两翼”联动发展新布局,强化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全方位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同城对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如今,放眼正在布局的文登经济版图,南海新区、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加速推进、产业招商紧锣密鼓,几大区域产业布局特色鲜明,区域功能脉络清晰,掀开了文登市域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一轴两翼谋定未来
  重点区域加快推进

  欲争先者善谋局,谋定而后动。
  2012年,威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打造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
 
    作为“两轴支撑”向南一轴,文登顺应威海一体化发展大势,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立足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韩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提出了加快构建“一轴两翼”联动发展新布局的战略决策,为文登开启转型发展、寻求超越提供了全新的坐标系。“一轴”即以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为主体,建设先进制造业隆起带,打造城市发展中心轴,增强对全区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两翼”即东部突破综合保税区、西部突破昆嵛山旅游度假区,培植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找准靶心、精准发力、应势而谋,文登开始描绘一幅图新致远的崭新布局。在这一思路引领下,各重点区域全速推进,在城市化的征程上阔步疾行。
  南海新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0多亿元,新建了北交大威海校区、南海汽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落地蓝色产业大项目100多个,一座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全面崛起,成为全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
  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区企业达到1400多家,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成为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做活做强楼宇经济、服务经济,老城区形成2平方公里中心商业圈,新城区形成34平方公里的开发规模,建成及在建商业面积21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
  综合保税区,“五纵四横”路网已经成型,一批国际贸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成为威海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昆嵛山旅游度假区,借助总投资8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带动,全面加快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投入6亿多元,规划启动了总长80多公里的“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昆嵛健康养生示范园、昆嵛山风情文化园等项目部分投入运营,有力带动了西部区域发展。
  依托“一轴两翼”载体平台,文登瞄准新兴产业领域和重点目标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区域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同城对接城乡一体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2014年10月1日,文登城区一元制公交车正式运行,公交IC卡实现了包括文登区在内的威海市区一卡通。自此,文登公交正式跨入“公车公营”时代,文登向同城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乘车、学生乘车优惠……文登市民乘坐公交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惊喜。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是文登同城发展、泽惠百姓的一个缩影。在区市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道路上,文登按照“同城同待遇”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公共服务统筹接轨,在逐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宜居、宜业,已成为文登鲜明的时代符号。
  积极推进规划对接。编制完成了47项专项规划和研究课题,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市“十三五”规划盘子,将文登纳入威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范围,实现了统筹规划、一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同城交通网络,城际铁路、荣文高速顺利通车,文莱高速等工程快速推进,畅海路等6条高等级公路先后开工建设。“十二五”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21.2公里,公路密度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对接,完成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城市建成区纳入威海精细化管理系统,自来水、热电、城区公交及农村客运线路纳入市级管理,实现了基础设施互联共享。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实施了55个村的新型社区建设,所有镇都建起了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9个镇接通了天然气,3个镇实现了集中供热,进一步增强了小城镇的承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了城乡一体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丰厚的教育“大礼包”惠及城乡学子,学校布局更加优化,教育软硬件同步升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文登已有三所医院被确定为威海市居民医疗定点医院。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实施了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到了110元,实现了与威海中心城区同步同标同城对接全面推进,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同城发展红利。
  同城发展、全民共享。文明城市的创建,在城市硬件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作为城市软环境的市民素质和文明水平的提升,也早已渗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文明城市的底色,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产业互补资源共享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审视文登新布局,其战略支点关键在产业。
  在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道路上,文登一直步履坚实。
  连日来,在天润曲轴南海产业园内,新上的铸造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最大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精密铸件。
  为解决原有设备老化、产能不足的问题,天润曲轴投资4亿元,从德国、丹麦引进先进设备,升级打造南海产业园铸造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精密铸件4万吨,这是天润曲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量级砝码。
  对接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以来,文登找准“转调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超前谋划布局,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依托南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等优势载体,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联度强、互补性大的产业,努力融入全市产业体系,涌动起积极对接“一轴两翼”战略布局,擂响“板块升级、产业提升”新征程的战鼓,借势借力实现产业转型突破的发展热潮与激情。
  一时间,突破要素制约、借势融合发展的产业升级战役,在文登各产业领域迅速打响。
  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措施,实施了百企升级创新发展,百家中小微企业梯次成长“双百”计划和产业集群“361”发展战略,每年安排一亿元专项资金,并设立2.5亿元的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和科技孵化三支基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工艺家纺等3大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六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以智能装备制造为发展方向的未来产业,近几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400多个,其中200多个项目完工或投产,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智能制造能力和规模效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发展到54个,近几年有181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计划,发明专利申请量2479件、授权量447件,居全省县级前列;孵化器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新建了5个产业孵化器,入孵企业340多家,蓝色创业谷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6人,成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升级,重点突破商贸物流和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新建了宝宇凯旋商贸城、浙商城、万利城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引进建设了阿里巴巴家纺产业带等10多个平台项目,建起了58个农村淘宝服务站、40家农资实体店,在韩国设立了全省首个公共海外仓,全区电商企业由4家发展到400多家,企业和业户总数达到5900多家,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因势而动,时不我待。按照“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以打造威海经济中心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文登正乘势而上,文登经济在更高起点上蓄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