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起义的意义影响

 

  天福山起义,是胶东抗战史上的大事,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这次起义,点燃了胶东抗战的烽火,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仅开创了胶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也使得山东的抗战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由天福山起义部队发展起来的人民武装,不仅在抗日战争,而且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中,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天福山起义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天福山起义点燃了胶东抗日的烽火。天福山起义是在日军大举进逼山东、大片国土沦丧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刚刚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虽然人数不多,但雷神庙打响的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春雷般地震撼了胶东。这一枪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共产党在胶东的影响,激发了胶东人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雷神庙战斗如星星之火,点燃了胶东抗日的烽火。天福山起义则成为胶东抗日的一面旗帜,引导抗日武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天福山起义不久,相继在威海、黄县、蓬莱、莱阳、牟平、荣成、即墨、福山、栖霞等地爆发了十余次武装起义,随后又都编入“三军”序列。
  其次,“三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为山东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三军”西上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是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胶东特委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在三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根据地建设,如颁布抗日施政纲领,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建立保安司令部和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接管海关,制定新的税收制度,增加财源,保障抗日战争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胶东特委的机关报《大众报》,成为宣传抗日,鼓舞军民抗日的有力工具;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救国组织,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根据地经济;建立兵工厂,提供武器装备;建立全省第一家人民银行——北海银行,阻止了伪钞的泛滥,稳定了根据地金融市场,促进了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些创造性的经验,指导了其它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这对坚持山东敌后抗战,对山东抗战的战略反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天福山起义发展壮大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天福山起义建立的“三军”,经过多次分合数次整编,队伍不断壮大。这支1937年起义时的不足百人的队伍,到1938年12月份,就发展到了7000多人,占当时山东武装起义部队2.45万人近三分之一,为胶东抗日的主要力量。抗战胜利时队伍已达数万人。武器装备由长矛大刀、土枪、破旧步枪发展到“三八”式、机枪和迫击炮,其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抗日战争中,以“三军”为火种发展起来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7500多次,消灭日伪顽军14.6万余人,为夺取胶东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中,以天福山起义抗日武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和第27军、第31军等,南征北战,屡见奇功,涌现出“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等许多著名的英雄战斗集体。他们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继续为保卫祖国安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