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登记
强化放、管、服措施落实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牢固树立便民、利民、为民的理念,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线,以市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用“权力减法”和“责任加法”换取“市场乘法”,全力打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
  一、坚持“快”字优先,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让市场主体更加便利地进入市场,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该局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从“快”字入手,及时动员部署,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审批效能,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目前,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37798户,同比增长16.76%。
  一是动员部署快,落实政策质量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刚刚启动,就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威海市率先出台了《关于简化工商登记程序,优化市场准入服务的意见》,对登记审批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理顺登记审批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之前,及早着手,做好硬件配备、网络调试等基础工作,加强人员岗前培训,确保每名工作人员都能达到适岗要求,独立完成登记审批业务,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撑。同时,通过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政策规定,印发了《办事指南》和《问题解答》5000多份,为办事人提供“一纸明”服务。第一时间将政策送到千家万户,第一时间启动“三证合一”审批工作,核发了威海市首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在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把涉及企业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进行整合,实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2016年10月1日以来,共核发“五证合一”《营业执照》456份。
  二是审批速度快,业务办理效率高。以办事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为目标,改变过去按登记类型设置业务窗口的做法,科学整合窗口业务,每个窗口都可以办理所有类型的审批登记业务,实现了登记审批事项即收即办。在申请环节,安排专人负责,随时进行网上申请预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申请人进行修改完善,保证所有申请事项即时完成预审。在审查核准环节,打破了“一审一核”的登记模式,在威海市率先推行“一审核准制”,实现了受理、审查、核准在一个窗口办结,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登记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个工作日内办结,改为全部当场办结。
  三是权限下放快,群众满意度高。积极推行“同区异地、全域通办”登记审批模式,从下放企业名称受理权限入手,打破属地管理限制,逐步将原来登记审批的“一个点”转变为“多个点”,搭建“多网点、全时空、零距离”的登记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了三个“通办”:有限公司名称登记在全区任一登记场所“通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业务在全区任一登记场所“通办”;所有类型市场主体的登记审批业务在文登和南海两个中心大厅窗口“通办”。到目前,已办理“同区异地、全域通办”《营业执照》2928份,有效实现了业务分流,减少了群众办事的等待时间,带来了登记审批的加速度,受到了一致好评。
  二、坚持“管”字跟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坚持放管结合,全面落实市“双告知”“双公示”“双随机”制度,转变传统的市场巡查方式,着力建立集“信息公示、告知相关、随机抽查”为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倒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
  一是履行“双告知”职责。“双告知”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在办理登记审批业务时,根据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向申请人发放《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告知书》,告知申请人后续审批事项和审批部门。要求申请人填写《申请登记经营项目后置审批事项承诺书》,依法依规从事经营行为。在此基础上,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部门协作和信息互通。通过山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时将登记信息通报后置审批部门,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双向推送、互通共享,为开展后续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依法开展“双公示”工作。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建立信用监管体系,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环节。在推进“双公示”工作中,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明确专人负责,确保需公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都及时、规范、完整、清晰、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对于行政许可信息,通过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每周公示行政许可信息;通过山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同步将行政审批信息向其他政府部门、向社会进行公示。而对于行政处罚信息,通过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无照经营类型的案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所有涉及企业违法的一般程序案件;通过文登区政府信息公示专栏,公示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重点领域案件。2014年以来,该局适用一般程序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已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公示。通过“双公示”,达到了惩戒失信,鼓励诚信的效果,有力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双随机”是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2016年,在区公证处的监督下,该局采用划区随机抽取的方法,对检查人员和省局确定的2015年度年报抽查的1107户市场主体进行随机抽号匹配组合,按照节约执法成本,提高抽查工作效率的原则,全面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将《公示信息检查告知书》逐户送达到抽查企业,采取信息比对、电话询问、现场检查核实等方式对确定的抽查企业逐一检查,并与辖区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合同,对有限公司及非公司企业法人提交的公司章程、财务报表、财务账簿、银行进账单等会计凭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核实。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抽查结果进行了公示。同时,根据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了“AB”类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A库为业务骨干,B库为配合开展执法检查人员。在执法检查时,随机从A库和B库中挑选人员,保证执法检查人员中有一名业务骨干,实现了执法检查人员的科学搭配,提高了执法检查的实效性。
  三、坚持“细”字保障,营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登记审批是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窗口”。商事制度改革后,企业注册登记业务量成倍增长,该局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基础上,从“细”处着手,用足各级政策,用活部门职能,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一是细化管理制度。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趋势,着眼于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质量,创新推出了“一制四表”工作方法。“一制”即:建立了登记审批制度体系,完善了登记原则、质量评价、责任承担、证照管理等19项管理规定,制定了后期监管、跟踪服务、登记纪律等4项行为准则,实现了登记审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表”是落实“一制”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注册人员登记备案表》《注册登记流程表》《注册登记跟踪检查表》《检查情况定期通报表》四种表格,广泛应用于登记审批的每个环节。在落实登记审批窗口责任的基础上,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建立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登记审批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细化服务措施。变“在家等事办”为“上门找事干”,建立了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组织开展“走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摸清企业实情。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做“服务菜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集团登记、冠省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等登记审批事项,由于需要业务上级审批,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登记审批难度较大。该局根据企业需求,采取预约上门、跟踪服务等方式,安排专人帮助企业整理申报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注册成功率,促进了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细化扶持政策。催生并做优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也是区域营商环境优劣的反映。今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工业转型发展推进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以及转型升级的个体工商户给予奖励扶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该局以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为中心,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上门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全区市场主体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保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认可,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激情。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18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228户,私营企业1695户。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