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0-12-30 19: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2019年以来,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的协调职能,在学校布局、师资队伍等重点难点问题上明确责任、统筹联动,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文登区(含南海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普通中小学43处(含民办完全中学1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3.6万人。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均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指标要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不断完善经费机制,财力投入更加优质均衡

将义务教育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严格实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元化标准、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经费保障政策。一是设置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最低拨款额度,初中年公用经费不足50万元的按50万元拨付,小学不足35万元的按35万元拨付,年新增农村学校保障经费约200万元。二是提高公用经费标准。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由900元提高至1000元;对区域内不足200人的特殊教育学校按照200人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年新增特殊教育经费130万元,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三是统筹社会力量设立“文登学”教育发展基金,专款资助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项目,为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办学条件更加优质均衡

始终坚持“高标准、无差异”原则,致力于打造优质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校园环境,增配教育设施,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一是实施校舍安全保障工程。对2013年之前建设且仍在使用的校舍进行了全面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加固或拆除;投入400万元实施开发区小学、文峰小学等学校外墙加固保温工程;改造农村学校消防设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实施校舍建设工程。2019年,投入4900万元新建峰山小学1.6万平方米,投入1500万元重建二中教学楼及附属设施4800平方米,投入700万元新建三里河小学综合楼2277平方米,均投入使用,确保我区在2018年全面消除大班额后持续保持标准班额。2020年,为解决城区初中大校额问题,投资4亿在经济开发区新建1所48个教学班的金山中学,目前已动工,2022年投入使用,届时我区大校额问题将全面解决。三是实施运动场地改造提升工程。先后投入5000万元完成开发区小学、大众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塑胶场地铺设工程,建设文昌中学、第二实验小学多功能体育馆,对实验小学、文峰小学、三里河小学、七里汤小学、柳林小学等城区学校实施运动场地改造提升,完成新增、改造运动场地(馆)28000平方米。四是实施教学设施更新完善工程。根据省办学条件标准,对专用教室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争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资金支持,为辖区内中小学解决教育设施陈旧等问题,学校育人环境全面改善。五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配足教师、学生计算机,所有学校建有录播教室,建成云计算中心,实现城域网教育系统全覆盖,多媒体教学常态化、规范化和实效化。2018年以来投入3400多万元进行网络建设及多媒体设施更新,并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区智慧城市范畴,2020年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师资配备更加优质均衡

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着力打造德能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根基。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推行以“统筹岗位编制、统筹师资调配、统筹竞聘考核,坚持农村优先”为主要内容的“三统筹一优先”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干部挂职、交流轮岗等举措,推动城乡师资合理有序流动。2019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1249名,实际交流轮岗279名,交流比例22.3%,其中骨干教师67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4%。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引导教师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坚守职业道德。健全师德教育机制,推行师德管理量化考核,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建立师德活动机制,抓实“师德建设月”,深入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扬正气”“抓三风、塑三美”师德主题活动。建立师德督查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全区教育生态风清气正。三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工作三年规划,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十大攻关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依托名师工作室、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广泛开展送课下乡、名师直播课堂、质量下乡百校行等培训交流活动,全区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各学校年培训经费均达到或超过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四是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城乡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实行工资标准、津贴标准、社保标准“三个统一”,对国家及省市最新标准及时兑现落实。2019年全区公务员年平均工资75677元,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87630元,高出公务员11953元。全面落实教师体检制度,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由教体和卫健部门统筹使用,为全体教职工免费进行健康查体。五是建立绩效奖励机制。2020年根据我区实际,实行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职级绩效工资制度和“职级聘任+竞争上岗”机制,所需资金由区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充分调动城乡学校干部职工积极性。

(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质量更加优质均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纵深推进教育各项改革任务,积极探索教学育人新模式,力促各学校内涵提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一是创新办学模式。2019年将3所乡镇小学与3所城区小学结对,推行城乡一体、集团化办学试点,促进乡镇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抓住教体合并机遇,推动体教融合改革,建设五级训练网络和全区竞技项目体系,构建多元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深化管理改革。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全面加强制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社团建设,推动学校管理优质发展。创新实行“一个网络、两项制度、三条途径、四大主题”的“1234”督导工作模式,构建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民办学校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新体系,以督导考核为抓手,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2019年文登督导经验被教育部、省教育督导网站及威海《教育督导通报》宣传推广。三是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省市两级课程方案,国家课程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地方课程涵盖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人生规划四大领域;校本课程按照“全面开展是底线,突出特色做品牌”思路,坚持“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梯次推进。通过学习引领、教师培训、主题教研、评价管理等全方位发力,三级课程高质量实施,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品质和育人质量全面提升。在全省统一组织的县域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水平检测中,文登区课程实施水平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

(五)不断推进民生工程,教育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始终把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摆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教育。一是保障学生公平教育权利。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整体调控、合理分流”的原则,实施阳光规范招生,保障学生享受优质便捷教育。建立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入学保障机制,通过特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等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二是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开通学生校车,目前全区校车138辆,校车运营实现统一调度、公司化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乘车安全。落实学校管理主体责任和教体局监管责任,坚持食堂对外开放,主动接受家长社会监督。为全区学校购买直饮水服务,并定期维护保养、更换滤芯,保证学生饮水安全。在威海市率先将所有中小学校园室外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在城区小学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1000多名学生享受延时服务。三是着力构建和谐教育。坚持开门纳谏办教育,扎实开展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周及“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探索教育惠民服务新机制,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教育工作评价,促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不断提升文登教育社会满意度。

二、下步打算

(一)彻底解决城区大校额问题。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调整招生区域,均衡生源入学分配。二是加强天福山少年军校特色建设,扶持紫光实验学校初中部建设,从师资、升学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城区生源向乡镇分流。三是加快推进金山中学新建工程,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建设,争取尽早投入使用。

(二)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设施。严格按照省定标准完善设施配备,确保各类校舍、功能室和运动场馆充分满足教育需求。加大教育信息化改造投入,分批次更新触控一体机,实现一体机100%进教室;继续实施网络升级改造;建成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在数字校园100%覆盖率的基础上推进建设智慧校园。

(三)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健全均衡发展动态监测与督查机制,全面落实省、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动学校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轨道。创新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通过经常性督导、专项督导、交叉督导等方式,加强过程性指导和监管,促进学校提质增效,不断丰富和提升教育内涵,持续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0年12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