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03MB28633793/2022-08759 发布单位: 文登区教体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0-05-29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0-05-29 11: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一、起草背景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我区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决策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我区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出台目的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四、重要举措

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育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格,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坚持有机融入。各中小学要有效发挥综合实践、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劳动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50%。

(三)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五)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全学科,上足课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并在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六)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社会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在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活动时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七)加大校本劳动课程开发。区教研培训中心组织力量,开发适合城乡学生特点和符合文登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各中小学可结合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劳动教育内容。(责任科室:教研培训中心、政宣科)

(八)组织开展多形式校内劳动。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在校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教室保洁、宿舍内务整理、公物维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机会。校园保洁方面,除了清洗玻璃幕墙等高危、高空保洁工作,其余的应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由学校组织学生完成,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并形成制度。

(九)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各学校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布置学生完成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保证学生家务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除外)。

(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全区各中小学校要将校外劳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类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和结对职业学校、高校等,结合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共青团活动、少先队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十一)建立劳动评价制度,完善劳动督导体系

教体局将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办学目标年度考评德育工作考核体系,将中小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情况纳入督学责任区督导重要内容,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督查结果。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时间、劳动成果、劳动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等方面。要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五、政策解读人

政策解读人: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王宏伟 联系方式:0631-8360609

 



相关政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