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普惠创新】文登区科技局深耕细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发布日期:2021-11-01 16: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科学技术局 字号:[ ]

为全面营造高效、透明、快捷的营商环境,科技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双包双促”工作,围绕服务企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政策引导,聚焦关键环节,优化科技服务,做好企业联系走访、服务、解困、对接工作,着力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营商的质量和水平。

典型案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政策往往偏向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因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了企业生存与发展。

威海翔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绿谷孵化器的一家主要从事水处理、采油炼油及石油化工等工业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在孵企业。前期科技局走访调研企业时发现企业具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潜力,被我局列入高企培育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组织企业参加高企政策解读会、科技创新政策培训会、“一对一”为企业解读了高企认定条件、高企管理办法、研发费用归集方法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关注企业规范研发费用、持续性申报专利等各项申报准备工作。

2020年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获得3万元科技奖励资金;去年获得省级研发费用补助资金2.04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获得2.5万元;根据企业自有技术的创新性、产学研合作及近三年来企业财务稳健逐年递增等条件,我局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费用归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指导,2021年6月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参加本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发展路上的一个必备资质,也是国字号证书里相对亲民且知名度、认可度最高的一种,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金字招牌”的同时,还会获得省、市、区三级政府奖补、企业土地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收、获得银行低利率贷款等政策扶持。

具体措施:

一、优化科技创新发展政策,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参照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区实际,由我局牵头,会同财政局对去年出台的《文登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出台2021年《文登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制作政策PPT解读,简单扼要,让企业更加容易理解政策,《意见》中新增对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研发投入较上年度增加且占当年销售收入3%(含)以上的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奖补,有效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新增对院士工作站、孵化载体按评价等级进行奖补,有效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二、多部门联合联动,提高科技红利知晓度,增加企业研发热情。“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以“优化营商环境”和”双包双促”走访活动为抓手,结合我局本职工作,积极走访服务企业,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2021年以来,联合区统计局对2020年度纳统的158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费用线上培训会,向企业宣传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等政策,指导企业对研发费用进行归集和填报,重点关注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3%(含)以上但未享受政策的企业和研发占比接近3%的企业,做到应归尽归,应统尽统,最终2020年度纳统规上工业企业中共有71企业填报了研发经费数据,较上一年度增加40%联合人民银行文登支行、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整理我区12家银行的18家信贷产品为我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利率科技金融服务。

三、精细解读政策,让企业对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结合区科技局业务工作制作服务企业常规业务一览表研发投入相关政策明白纸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调查表等企业普遍关心的事项送达企业,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扶持政策宣讲,点对点为企业解读政策,重点指出企业可以或者有希望享受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考促干,发挥镇街主场优势,积极挖掘区域内科技型企业后备培育对象。制定对下考核任务,积极与镇街联动,深入开展全面摸底调查,挖掘可培育对象。今年以来组织2场政策宣讲会、联合镇街政策解读8次,通过摸排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充实高企培育库。

五、重点突破,引导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实行常年筛选制度,按照成熟期、成长期、初创期三类标准对纳入高企培育库的企业进行分类,筛选引进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分阶段精准培育。对于条件较成熟的企业鼓励其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入库企业,并通过对科小的政策奖励,培育优质高企后备力量。梳理本年度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台账,对风险系数高的企业优先走访,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的卡点、难点,为企业成功申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截至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147家,较去年同比增长50%以上;本年度组织97家企业参与高企认定,其中参与新认定的企业83家,新认定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140%以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