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继在广州引发本土疫情后,近日又在深圳、东莞引发本土疫情。多名专家认为,“德尔塔”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这种变异毒株会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行应对? “德尔塔”引发局部疫情 目前已被世卫组织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有4种。其中,最早在2020年10月于印度发现的B.1.617.2毒株“德尔塔”近期尤为引人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德尔塔”的传播速度正在加快。据世卫组织6月1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德尔塔”变异株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 近期,“德尔塔”也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引发了疫情。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21日通报,5月21日至6月20日,本轮疫情中广州市累计报告153例感染者。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次跟“德尔塔”交锋的经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17日通报,在越南考察的5名中国公民经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回国后,确诊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4月25日,浙江舟山市在某船厂锚地靠泊修理的中国香港籍船舶上,发现11名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船员。 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说,从广州本轮疫情的病例情况看,“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较强,是目前世卫组织已经确定的几个‘需要关注’的变异株里传播能力最强的,比过去老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40%多。”冯子健说。 冯子健表示,国际上研究显示,这个变异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但是,现有的几种疫苗对这个变异病毒都仍然有可观的免疫效果。“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这表明,接种以后对变异毒株仍然有免疫作用。”冯子健说。 加强管控加快疫苗接种 我国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出现过本土传播疫情,经溯源调查发现,均与境外输入病例和进口货物有关。专家分析,这说明我国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我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当前,首要任务仍然是强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包括非疫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同时加快疫苗接种,采取综合措施阻断广东疫情传播。”冯子健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