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号加强农村撂荒地管理问题的代表建议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1-06-09 11: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侯洪选、王飞、殷利晓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撂荒地管理问题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通过“摸排”“整治”“督察”等措施,全力抓好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确保粮食安全。   

一、目前工作进展

一是政策引导形成合力。牵头制定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试行)》,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印发至相关责任单位。制定了《威海市文登区2021年撂荒地有效利用工作方案》《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对撂荒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指导各镇街细化工作方案,出台完善保护耕地、支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对本区域耕地种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了工作合力。对未种植的撂荒地提供玉米种子及地瓜苗,预计可复种10500余亩土地,对撂荒地已完成种植的,种植玉米的按照35元/亩标准补贴,种植地瓜的按照600元/亩标准补贴,种植花生的按照300元/亩标准补贴,种植大豆的按照44元/亩标准补贴。

二是细致摸排查清底数。2月初,启动耕地撂荒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成立了5个督导工作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各镇街摸排撂荒地实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的函》,当面传达至镇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排查过程中,统筹建立各村撂荒地信息台账,明确地块位置、类别、面积等。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照卫星遥感撂荒地图斑数据,对各镇街报送的地块信息台账一一进行核对,尽最大努力做到不遗漏地块,应改尽改。

三是严格督察提升成效。逐级压实责任,将撂荒地有效利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中,加大考核权重。同时,根据各镇街的撂荒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5个督导组实地督导检查,每日调度,每周通报。目前,累计印发通报3期,推动撂荒地有效利用。

四是深化社会化服务工作。文登区针对本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地撂荒化越来越严重的实际,围绕解决地谁来种、怎么种,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增收的问题,在威海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走出一条政府领办、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道路,全区已建成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11处,

将土地流转纳入镇社会化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将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在村级事务阳光平台上,由镇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统一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截至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2.62万亩,其中规模流转面积已达20万亩。

二、下步打算

一是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政治任务要求,严把撂荒地利用考核关,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利用微信、电视和村级喇叭不断宣传《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二是分类指导推进撂荒地利用。逐村逐户摸清底数,严格审查台账信息,尤其是漏报、瞒报问题,坚决不留死角,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同时,提升复耕复种调度效率,对于复耕复种进度较慢的镇街,靠上督导督促,整治一块,验收一块,销号一块。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农民复耕。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种粮支持力度,完善撂荒地种粮的支持政策,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的给予补助。完善保险政策,扩大主要粮食作物的保险覆盖范围,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