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去年疫情起,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副主任陈怀玉一直负责威海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长期熬夜加上不规律的饮食,18个月的坚守让他整整瘦了20多斤,不到40岁的年轻脸庞刻下了一道道皱纹……今年7月31日,威海国际机场再次接到市防控指挥部通知,即刻起对沈阳、重庆、大连、成都等中高风险地区来威航班进行管控。刚下完夜班的陈怀玉,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重新踏上了征程。“交给我吧院长,我之前在机场已经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各方面的流程都烂熟于心,与各区市专班人员沟通起来也方便,还是让我去吧!”陈怀玉得知消息后,主动向院长申请“出战”。 放下电话,陈怀玉拿了几件衣物就匆匆赶往机场,这一去又是十天十夜。他每天24小时备岗,早上从七点一直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从头到脚包裹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一天下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就未曾干过……即便如此,他任劳任怨,仍然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据了解,机场每天有6到8个班次的国际航班,需要对整机人员进行验码、分流、转运等保障服务,国内每到达一个航班都会有需要转运的旅客,陈怀玉每天保障完国际厅后,来不及喝口水,在洗消区换上新的防护服,就匆匆赶到国内大厅,因为那里还有旅客在等待他分流转运。在面对每一位需要转运的旅客,他都会逐一询问“您好,请问您到威海市哪个区?”旅客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详细耐心的解答,一天下来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话来,而他仍然每天坚持含上含片继续为旅客服务。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状态。
8月4日,陈怀玉保障完由韩国直飞威海的入境旅客,刚走出洗消区,就接到机场指挥中心电话,“停机坪有3位工作人员突然中暑晕倒”。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又马上换上新的防护服,直奔机坪对中暑人员逐一进行处理。由于机坪处温度较高,还未等处理结束,他已经是满身大汗,头晕、眼花、恶心等一系列中暑症状一一出现,可是时间紧迫,他趁更换防护服时的间隙,扬头猛地喝上两管藿香正气水,又立即赶到国内到达转运大厅,分流转运已经到达的点对点及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旅客。 10天下来,机场服务的工作人员见他都是同样一句话,“老陈,你又瘦了!”他只是笑呵呵地回答,“减肥了!”其实,他的辛苦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每天深夜的一碗泡面是结束一天工作的“嘉奖”。可是当他躺下,准备休息的时候,身上的腰疾又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每这时,妻子暖心鼓励的话语就会浮现脑海,成为他新一天“战斗”的动力。截至目前,仅仅10天时间他已经分流转运国际到达旅客300余人次,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威旅客2000余人次,分流点对点接返旅客200余人次。“老陈,你这样不累吗?能受得了吗?”身边的人经常这样问他。他只是呵呵一笑,“谁来都一样,反正是辛苦,谁让我是一名党员医生呢!这个时候不往前冲,啥时候冲?”陈怀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医生,他以白衣为袍,用坚守为盾,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医生”这一职业的崇高使命,用无私奉献为人民筑起坚固的健康壁垒。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