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99号紧扣民生诉求,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区养老服务水平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1-08-19 15: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 字号:[ ]

丛瑜佟代表:

您提出的紧扣民生诉求,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区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针对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今年我们以争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试点为抓手,全力构建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在城区,打造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区级层面,通过外引内联,引进省内外高端养老企业入驻,盘活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区级养老服务中心,补齐区级养老服务公办机构的缺口;镇街层面,围绕瑞云祥康养照护中心、12349智慧养老综合指挥平台、华唐天润酒店的资源优势、双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文登营镇东城社区服务中心规划等有利时机,打造镇街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带动社区及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打好基础;社区层面,已建的26处社区服务中心要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对于新建21处社区,在选址规划中将社区养老服务站纳入其中,配套相应的养老服务功能。同时盘活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社区食堂。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集中打包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社区居家服务。先行试点瑞云祥镇街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环山办事处11处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家庭护理床位建设和运营,以及进行相应适老化改在项目,补齐社区和家庭养老的短板;小区层面,本着功能整合一房多用的原则,与“连心党群服务站”、红色物业办、信用超市等相结合,通过增挂养老服务点的牌子,赋予现有设施养老服务内涵,发挥现有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城区养老设施全覆盖。

在乡镇,通过盘活闲置农村幸福院、积极建设农村幸福餐桌、特困供养服务站与居家服务有机结合、兴办睦邻互助点等多种形式,丰富农村养老内涵,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二是针对医养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支持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逐步消化机构内存量的转化,有序推进失能、半失能老人向医养结合型机构集中供养的进程。

围绕着提高失能老人照护水准,采取动态渐进有序的方式稳妥推进:一是与卫健局、医保局联合制定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软硬件条件。二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现有敬老院入住的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凡是需要医疗专护的且敬老院不具备医疗专护资质的,一律依据老人或其监护人的意愿(签署协议)转移到有资质的机构。三是严把特困人员入住关,对于年底达不到二级标准的敬老院取消其继续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资格。对于新入住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打破镇域界线,可以选择到4星级以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

三是针对服务质量提升的问题。创新监管模式,切实提升全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为强化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一方面在贯彻落实威海市养老机构“四专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养老服务质量评定管理机制,采取由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员、社会监督员以及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搭建、社会对服务绩效、卫生、餐饮、满意度的监督,第三方的专业评估和指导,全方位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2021年底,全部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 35796-2017)和《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要求的一星级以上服务标准,2022年1月底前,最低达到二星级以上服务标准。第二方面建立养老服务信用管理体系。在2021年5月份文登区民政局出台《威海市文登区养老服务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将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纳入诚信赋分内容,每半年向社会公示,倒逼养老机构自律经营,有效解决养老机构服务中存在的服务较差、服务不规范、恶意低价竞争、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养老机构服务不透明等现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