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更好地落实省、市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夯实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困人员监护责任,更好保障特困人员的合法权益,文登区积极探索“一网一监管两服务”的模式,对特困人员实施全面照护、重点监护,兜实兜牢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一、出台政策,加强落实,织密一张保障网 时刻关注特困群体,细耕救助“责任田”。出台《威海市文登区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实施方案》,成立区民政局局长为组长,各镇(街道)镇长(主任)为副组长,分管局长和各镇(街道)分管镇长为成员的文登区特困供养监护试点领导小组,5-6月份已在全区完成摸排,共有农村分散特困供养人员1558名。在此基础上,区民政局严把入口关,对监护人的居住地、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情况严格审核,对于不能在特困人员身边、身体健康状况差等不利于监护的不得确定为监护人,切实保障特困人员的实际权益,截至8月底,全区全部完成监护人确定并下达了告知书。今年7月份,天福山特困人员孙红兵的外甥想让其妈妈作为孙红兵的监护人,但其母亲是四级精神残疾,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外甥又在潍坊居住生活,不符合更换监护人条件。同时文登区建立卫健、公安、住建、医保、财政等相关部门和镇(街)的联席会议机制,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医疗、住房、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行会商解决。出台《文登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即时发现分层分类精准救助暂行办法》和《威海市文登区社会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对发现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困人员及时通知镇(街道)按照“一人一案”的方式纳入工作管理台账,加强与公安、残联、医保等部门联系,建立微信工作群,实现信息共享、精准救助,织密一张保障网。 二、居家上门,睦邻监护,做优做强两项服务 创新开展“睦邻点+监护”服务,让特困人员独居不孤,呼有所应,困有所帮,需有所解,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希望和盼头。为给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登区建立分散特困供养服务站14处,打造15分钟优质服务圈,为特困人员提供15-60个小时的助餐、助浴、助洁等生活照料居家服务。为进一步保障分散特困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安全,扩大居家服务范围,文登区积极探索建设“睦邻点+监护”机制,选取泽库镇、泽头镇作为试点,在两镇68个村同步开展服务,选出71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邻里互助员,为195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上门探视、电话问候、代买代缴、卫生助洁”等监护服务。通过全方面的监护服务,邻里互助员随时了解分散特困人员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居住环境、生活需求等,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如卧床两年之久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董展子,因患有小脑萎缩、血栓等疾病,身体残疾,长期无法洗澡,享受“睦邻点+监护”的居家洗浴服务后,一直不说话的她连说两个“好”。 三、完善平台,提升服务,打造智能化监管系统 加强对农村特困供养服务的监管,切实保障农村特困供养服务质量。与6012349平台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居家服务进行实时监管,对于服务质量不高和不满意的工单,同步反馈到民政局、镇(街)和服务机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居家服务保质保量。在睦邻点服务监管方面,建立信息化互助保障网络系统,为每个分散特困人员家里安装“6012349”智能照护终端设备,特困人员有需求在家中即可发出呼叫,即时解决服务问题。依托“6012349”智能照护终端设备记录睦邻互助员服务频次,服务内容,对睦邻互助员开展月度、季度、年终考评,连续三个月考评不合格或一年内有三个月考核不合格将予以辞退。 爱无声,人有情。文登区“睦邻点+监护建设”特困供养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居家照料服务新模式,带给特困群体阳光与希望,温暖一个又一个家庭。放眼未来,文登区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全力做好、做活、做精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工作这篇大文章,为文登特困人员搭建起一个幸福生活的乐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