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电力】制度文件:威海市环境融合型电力设施建设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1-09-03 16: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 字号:[ ]

威海市环境融合型电力设施建设实施细则

前言

为促进威海电力设施与环境融合,支撑精致电网建设,助力精致城市发展,做到网城融合,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规和标准及电力设施通用设计方案,结合威海整体规划建筑风格,制定威海环境融合型电力设施建设实施细则,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依《DB37/T5061-2016山东省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CJ/T3012-93铸铁检查井盖》等有关文件要求,在深入调研、借鉴经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参照国内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细则。

本细则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2.融合风格;3.变电站融合;4.配电室、开关站融合;5.箱变及环网箱融合;6.井盖融合;

主编单位: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编制人员:王涛、刘思思、肖驰、姜国旭、李峰、王青

松、徐泽、张晓军、于文牮、辛昂倍、孔德怀。

1. 适用范围1

2. 融合风格1

3. 变电站融合2

4. 配电室、开关站融合8

5. 箱变及环网箱融合13

6. 井盖融合14

1. 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威海市域范围内所有新建的电力设 施,包含站房类(变电站、配电室、开关站)、设备类(箱 变、环网箱、井盖)。已建成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细 则进行提升改造。

2. 融合风格

本细则根据威海市城市整体风貌和电力设施所处区域, 在满足电力设施功能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融合、施工工艺、 工程造价等进行归并分类,将电力设施风格分为以下 5种类型:威海传统风格电力设施、现代风格电力设施、现代中式风格电力设施、仿古风格电力设施、简约风格电力设施。

2.1 威海传统风格

适用于威海传统风格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区域,简化后可用乡镇街道、农村等区域。风格上以红色满坡屋顶为主要特征,院内常绿乔、灌木绿化,满足威海市“红 瓦绿树、蓝天白云”的城市景观要求,可以较好实现和威海传统街区融合。对于建成电力设施,可采用简化处理方式接近上述效果。

2.2 现代风格电力设施

适用于城市公共建筑区、现代商业区、步行街、现代风格居住区等。以电力设施功能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几何形体的穿插形成大效果,通过大面积的虚实、色彩对比丰富整体 造型。外立面简洁流畅,局部辅以架廊式挑板或线、带、块

等为装饰,丰富立面立体层次感,以使建筑物接近城市公共服务建筑风格,弱化工业属性。可根据所处区域,增加展示、 科普空间或公共服务功能。

2.3 现代中式风格

适用于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新亚洲风格住宅区等。风格上在现代风格电力设施基础上,减少立面变化和装饰性构件,增加深色缓坡屋顶,加大挑檐尺寸,并通过绿化遮挡等形成掩饰,降低电力设施存在感。

2.4 仿古风格

适用于特色鲜明的仿古街区。风格上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形成仿古屋面、挑檐、外墙、窗户,达到和仿古街区的融合。

2.5 简约风格

适用于工业区及对融合没有特殊要求的区域。风格上以电力设施通用设计方案为主,通过合理采用电力设施标准配色体系,体现工业建筑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

3. 变电站融合

3.1 传统风格电力设施建设风格

3.1.1 站址选择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 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

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3.1.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

建筑立面:以红色或灰色坡屋顶为主要特征,饰面采用仿砖材料饰面或涂料,颜色同周边建筑协调统一。简化处理时可仅采用涂料粉刷墙面。屋面材料可根据周边环境采用黏 土瓦、金属瓦、沥青瓦等,采用威海地区特色的满坡或半坡屋顶,结合平面变化形成多脊线交叉的屋顶,并根据设备通风需求设置老虎窗等。用天沟代替挑檐,简化处理时在檐口处做部分挑檐。

3.1.3 道路及场地

场地内道路采取城市型道路,面层根据周边情况可采用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其余场地采用碎石、草坪,采用碎石时应选用大小、色泽均匀的碎石。建筑周边可根据需要搭配竹类植物对场地与建筑物进行装饰。

3.2 现代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3.2.1 站址选择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 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 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

范》中的有关规定。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3.2.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运用几何形体的穿插形成大效果,通过大面

积的虚实、色彩对比丰富整体造型。外立面简洁流畅,局部辅以架廊式挑板或线、带、块等为装饰,丰富立面立体层次感,以形体变化和虚实对比为主要设计手段。在满足设备安装、运行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建筑物整体高度。根据周边建 筑风格,采用铝镁锰复合板、纤维板复合板等外墙材料,饰

面直接采用金属板或仿石材饰面砖等材料。建筑屋顶采用平顶和水平挑檐,挑檐尺寸可适当增加。

3.2.3 道路及场地

场地内道路按照周边道路情况设计,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建筑周边可根据需要搭配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乔木 植物对场地与建筑物进行装饰。

3.3 现代中式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3.3.1 站址选择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 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 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

范》中的有关规定。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3.3.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

建筑立面:沿袭传统中式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与建 筑功能的适配性及舒适度。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 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 外面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貌,但在整体风格上仍保留中式 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外墙材料可采用纤维水泥复合板、金属 板外墙,采用仿石、仿砖等装饰性强的外墙装饰材料,统一 门窗尺寸。建筑屋顶采用轻钢结构缓坡屋顶,优先采用厂家 成品一体化屋面,采用大尺寸挑檐。

3.3.3 道路及场地

场地内道路可结合周边环境,采用沥青道路或广场砖道路,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建筑周边宜搭配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乔木植物对场地与建筑物进行装饰。

3.4 仿古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3.4.1 站址选择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 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 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3.4.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建筑外墙采用砌体结构,装饰古建筑元素,

以涂料、仿古青砖为主。统一门窗尺寸,采用仿古门窗。建 筑屋顶采用全坡屋顶,屋面瓦采用仿古青瓦或红瓦,改造工程可采用轻钢屋面、轻钢挑檐、树脂仿古瓦。采用全坡屋顶时宜结合通风要求,采用硬山、悬山做法。

3.4.3 道路及场地

场地内道路可结合周边环境,采用沥青道路或广场砖道路,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建筑周边宜搭配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乔木植物对场地与建筑物进行装饰。

3.5 简约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3.5.1 站址选择

变电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如军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 机场、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必要时应取得 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区及严重盐雾区。应满足防洪标准要求:220-500kV变电所

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1的高水位,35-1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水频率为2的高水位。应满足抗震要求: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变电所设计规程》和《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3.5.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注重实用性与经济性、体现精致与个性的审

美品位,建筑外墙采用纤维水泥复合板外墙,外装饰为涂料, 可根据场地周边实际情况调整颜色搭配,以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体现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3.5.3 道路及场地

场地内道路采取郊区型道路,面层根据周边情况可采用 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建筑周边宜搭配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 乔木植物对场地与建筑物进行装饰,其余场地采用碎石铺装。

4. 配电室、开关站融合

4.1 传统风格电力设施建设风格

4.1.1 站址选择

配电室及开关站应结合电力设施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 优先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边缘、楼体侧面等不影响人车交通且安全的地方,符合电力设施相关规定,便于故障时快速

抢修。当站室设在住宅建筑外时,不应与居民住宅毗邻,外 侧与住宅建筑的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 射的要求,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

4.1.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屋面材料可根据周边环境采用黏土瓦、金属

瓦、沥青瓦等采用威海地区特色的满坡屋顶,红瓦屋面。结合平面变化形成多脊线交叉的屋顶,并根据设备通风需求设置老虎窗等。用天沟代替挑檐,简化处理时仅在檐口处做部分挑檐。

4.1.3 外观方面

饰面采用仿砖材料饰面或涂料,颜色同周边建筑协调统一。简化处理时可仅采用涂料墙面。风格上以红色满坡屋顶为主要特征,院内常绿乔、灌木绿化,满足威海市“红瓦绿 树、蓝天白云”的城市景观要求,可以较好实现和威海传统街区融合。对于建成电力设施,可采用简化处理方式接近上述效果。

房外道路采取城市型道路,面层根据周边情况可采用沥

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其余场地采用碎石、草坪,采用碎石时应选用大小、色泽均匀的碎石。站内可根据需要设置竹类植物对建筑物进行遮挡。

4.2 现代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4.2.1 站址选择

配电室及开关站应结合电力设施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 优先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边缘、楼体侧面等不影响人车交通且安全的地方,符合电力设施相关规定,便于故障时快速抢修。当站室设在住宅建筑外时,不应与居民住宅毗邻,外侧与住宅建筑的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的要求,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

4.2.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运用几何形体的穿插形成大效果,通过大面

积的虚实、色彩对比丰富整体造型。外立面简洁流畅,局部辅以架廊式挑板或线、带、块等为装饰,丰富立面立体层次感,以形体变化和虚实对比为主要设计手段。在满足设备安装运行的情况下,降低建筑物整体高度。根据周边建筑风格, 采用铝镁锰复合板、纤维板复合板等外墙材料,饰面直接采用金属板或仿石材饰面砖等材料。建筑屋顶采用平顶和水平挑檐,挑檐尺寸可适当增加。

4.2.3 道路及场地

房外道路按照周边道路情况设计,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建筑周边可根据需要设置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乔木植物对建筑物进行遮挡。

4.3 现代中式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4.3.1 站址选择

配电室及开关站应结合电力设施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

优先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边缘、楼体侧面等不影响人车交 通且安全的地方,符合电力设施相关规定,便于故障时快速抢修。当站室设在住宅建筑外时,不应与居民住宅毗邻,外 侧与住宅建筑的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 射的要求,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

4.3.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建筑立面应参照公园内其他建筑,外墙材料

采用纤维水泥复合板外墙,采用仿石、仿砖等装饰性强的外墙装饰材料,统一门窗尺寸。建筑屋顶采用轻钢结构缓坡屋顶,优先采用厂家成品一体化屋面,采用大尺寸挑檐。

4.3.3 道路及场地

室外道路可周边环境,采用沥青道路或广场砖道路,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围墙内侧宜设置竹类或其他常绿灌木、乔木植物对建筑物进行遮挡。

4.4 仿古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4.4.1 站址选择

配电室及开关站应结合电力设施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 优先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边缘、楼体侧面等不影响人车交通且安全的地方,符合电力设施相关规定,便于故障时快速抢修。当站室设在住宅建筑外时,不应与居民住宅毗邻,外侧与住宅建筑的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的要求,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

4.4.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建筑外墙采用砌体结构,装饰古建筑元素,

以涂料、仿古青砖为主,统一门窗尺寸,采用仿古门窗。新 建电力设施采用全坡屋顶,屋面瓦采用仿古青瓦,改造工程可采用轻钢屋面、轻钢挑檐、树脂仿古瓦。采用全坡屋顶时 宜结合通风要求,采用硬山、悬山做法。

4.4.3 道路及场地

站内道路可结合周边环境,采用沥青道路或广场砖道路, 场地采用景观碎石、草坪。围墙内侧宜设置竹类或其他常绿 灌木、乔木植物对建筑物进行遮挡。

4.5 简约风格建筑建设风格

4.5.1 站址选择

配电室及开关站应结合电力设施周围环境及交通状况, 优先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边缘、楼体侧面等不影响人车交通且安全的地方,符合电力设施相关规定,便于故障时快速抢修。当站室设在住宅建筑外时,不应与居民住宅毗邻,外侧与住宅建筑的外墙间距,应满足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的要求,宜避开住户主要窗户的水平视线。

4.5.2 建筑结构

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按照采用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建筑外墙采用纤维水泥复合板外墙,外装饰

为涂料,色彩为浅灰色和深灰色。新建电力设施采用缓坡屋

顶配合外伸挑檐。

4.5.3 道路及场地

室外道路采取郊区型道路,面层根据周边情况可采用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其余场地采用碎石铺装。

5. 箱变及环网箱融合

5.1 围栏标准

5.1.1 围栏高度

围栏加基础的高度为 1200mm,其中,围栏高度 1000mm, 围栏底座基础高度为 200mm(底座高度可以适当调整,以围栏立柱最上端距水平地面 1200mm为准),基础地面应硬化处理。围栏与户外环网箱间距不宜小于 800mm,与柜体开门侧距离应大于 1.5倍单扇门长。

5.1.2.围栏颜色

围栏以标准绿色为底色、白绿相间为主体色,其中围栏立柱、栏杆竖条部分为绿色,其余部分为白色,选用 PVC型硬质围栏。

5.2 环网箱、箱变

5.2.1 土建基础部分

环网箱基础应为混凝土结构,且底部及四周立壁做防水处理,安装电缆引上固定支架。环网箱基础底面高于地面500mm以上。环网箱、围栏基础,统一涂刷灰漆,与道路颜色一致。

5.2.2 统一彩绘

结合环境特点及政府对道路环境定位层次,环网箱、箱变外观采用威海传统风格电力设施、现代风格电力设施、现代中式风格电力设施、仿古风格电力设施、简约风格电力设施。彩绘质量应至少能保证 5年内无明显掉色、脱落、起皮现象。

5.2.3 统一标识

环网箱及围栏应按相关规程设置运行、警告、警示等标识,可在环网箱外壳设置安全用电宣传展板;客户产权电力 设施应张贴用户标识,做到资产明晰、标识统一。

6. 井盖融合

6.1 井盖材料

6.1.1 铸铁井盖

井盖材料采用球墨铸铁井圈直径密封范围为±2mm,井盖与井圈高低配合精度为 1mm,配合间隙为 3mm。

井圈井盖抗拉强度大于 500N/mm2,硬度标准为

HB190-230。井盖承压满足建设《CJ/T3012-93铸铁检查井盖》的行业标准规定,重型井盖承压 360kN,轻型井盖 210kN。

6.1.2 复合井盖

井盖材料由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填充增强材料按照比例制成,井圈具有耐腐蚀、阻燃、施工简便的特性,使用寿命应在 50年以上。

设有防坠落网,内圈安装 6-8个挂钩,防坠网安装在挂钩上;防坠网采用合成纤维或改性尼龙材料,网目不得大于100mm*100mm。

6.2 井盖喷涂

结合环境特点及政府对道路环境定位层次,喷涂图案风格参照威海传统风格电力设施、现代风格电力设施、现代中式风格电力设施、仿古风格电力设施、简约风格电力设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