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案例简介 关 键 词:信用 多元调解 涉及领域:政务服务 服务对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取得成效:区人社局依托威海市文登区铸信调解服务中心,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融入其中,打造劳动争议“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制定了《关于建立劳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多元市场化,以信用促调解。自仲裁委正式推送第一起调解案件以来,铸信调解服务中心共调解成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5件,调解成功率75%,挽回经济损失212.61万元。 案例详情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人社部门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威海市文登区以“信用”为抓手,打造品牌调解室,通过“人民调解+信用”的方式,充分发挥信用警示、联合惩戒作用,柔性化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探索新型多元化调解方式,成果显著,真正做到“服务不缺位、争议不激化、矛盾不上交”,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与和谐劳动关系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提升调解水平 根据《山东省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施方案》,按照制度机制全、专业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要求,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争议双方当事人。一是思维法治化。坚持调解跟着案件走,调解跟着矛盾走,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方面,同步跟进争议调解,及时掌握舆情,抓早抓小,就地解决。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纷争。二是队伍专业化。调解服务中心现配备专职调解员2名,由1名信用管理师、3名律师、4名企业家担任兼职调解员,并实行执业律师星期一、三、五值班制。同时聘请法学专家、法官对调解员进行岗位培训、技巧培训,并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不断丰富调解员业务知识,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方法多元化。按照“一类一方法、一案一标准”的工作思路,对近年来矛盾纠纷较多的群众来访来信,梳理归纳,对标对表,并制定了相应的调处措施,提前做好预案,采取“双向互动、业务互助”的模式,实现铸信调解服务中心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缝对接,定期组织调解员现场指导,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处能力。 二、信用贯穿调解 调解过程中,铸信调解中心除严格遵守劳动人事调解相关流程和规定外,将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到调解全过程。一是信用提示。提示参与调解双方必须提供证实有效材料,并予以承诺;二是信用警示。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的,会发出《失信违约警示函》以警示对方积极履约;三是信用公示。当事人拒绝履行协议内容,铸信调解中心将失信信息报送区信用中心,通过区信用管理平台及第三方征信平台向全社会公示;四是信用惩戒。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司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后被申请人不履行或部分未履行,又阻碍法院执行的人民法院可将失信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实施惩戒。信用调解四步法为调解工作增加了强力支撑。 三、高效处理争议 申请人到仲裁提交申请时,工作人员征得申请人同意后将案件转为调解建议案号,通过微信、钉钉等媒介传送给铸信调解中心,中心积极组织双方以电话或见面等方式调解,案件调解过程只需3至5天,方便双方当事人,减少当事双方诉累,得到企业和职工一致好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