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便利度】推行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发布日期:2022-06-29 15: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

案例简介

关键词: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乡村人才振兴

涉及领域:乡村人才振兴

服务对象:文登区乡村、领军人才、科研学者、知名企业家、村“第一书记”、乡土人才、村内在外内人

取得成效:2020年12月,文登区出台《关于全面推广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的实施意见》以来,狠抓落实,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实现了我区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村庄全覆盖。相关做法曾得到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和时任副省长于杰同志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宣传推广。人社部办公厅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上,对我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先进经验进行内部工作交流。截至目前,我区已引进首席专家360余人,其中4人获评“威海市优秀首席专家”称号,5人获评“文登区特优首席专家”称号。

案例详情

建章立制植桐引凤,形成人才洼地。一是专家选任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人才身份,只要有本事、愿意为乡村发展奉献才智、作贡献,就可以入选首席专家,打破以往只注重引进传统产业人才的惯性思维,逐步向艺术、乡村旅游等方向拓展。涉及规划设计、文化旅游、创意美术等10多个专业,有效满足了乡村振兴现实需求。二是专家引进以用为本。建立以镇街为主体的首席专家引进机制,各个镇街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将引进首席专家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有机融合起来。三是专家扶持一应俱全。在政治待遇上,首席专家可作为结对村庄的“新村民”,以“特邀村委委员”的身份参与结对村庄的村级治理、集体决策。在资金支持上,获评特优首席专家,可获得5万元的工作津贴;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的首席专家,新创办农业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首席专家依托结对村庄和镇街举办专题活动的,给予一定经费补助。今年,文登区还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的若干措施》,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引进产业人才,设立区级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发展专项经费,通过项目评选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持续加大首席专家招引力度。

尽其所长凤凰展翅,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带动壮大农业产业。发挥首席专家各自优势特长,通过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带动村内发展特色产业,目前,首席专家带头已建起高村镇绿杨村灰树花菌、泽头镇眠虎岭金鸡菊、宋村菜园子村羊肚菌等30多个新兴特色“产业乡村”群,为60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结对村庄年增收800多万元,带动村民年增收达到3万多元。二是引进发展乡村旅游。以首席专家为媒,引进高端设计师团队、中国围棋协会、中国水墨复兴会、中国老年基金会等团体,将文化元素、艺术内涵注入村庄。比如,在首席专家的引领下,高村镇慈口观村挖掘温泉养生、生态涵养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8000万元打造集民宿、旅游、拓展、采摘于一体的原生态院落式田园综合体,该村已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依托高校专家,驻村开展弘扬乡贤人物事迹、诚信体系建设等乡村教学活动百余次,参与群众达到8000人次,涵养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实现多元共治与群众自治的良性循环。

服务保障留凤筑巢,营造发展良好氛围。一是加强乡村振兴研究。文登区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在11个镇街设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按照“人才+项目”的模式,围绕林果畜牧、文创旅游等镇域产业,定期举办研讨会、创业沙龙等活动。比如,威海设计谷作为国内首个优质设计师、设计事务所资源的聚合地,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中国留法建筑师独立实践展等活动。二是打造乡村发展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交流合作,设立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等人才平台载体。比如,2020年8月落成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文登站,目前已有多批次200余名师生到文登区开展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驻点助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