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锚定“十个新突破”目标,构筑“阳光交易”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3-11-30 16: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文登区政府 字号:[ ]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效能,更好服务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重点项目,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登分中心紧紧围绕文登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工作部署,以“互联网+交易”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2023年十个新突破行动方案》,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机制的融合创新,构筑阳光交易、智慧交易新高地。

应进必进,积极扩大交易项目类型。为进一步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势和作用,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登分中心着力推动交易项目“应进必进”,积极扩大进场交易项目类型和交易规模。年初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产权交易系统服务功能,同时研讨各类资源进场交易流程和规范,优化办事流程,提供技术指导,为产权交易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加大产权进场交易宣传力度,积极与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发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国资中心等行业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产权、砂石资源、国有产权等项目进场,交易数量稳步提升。目前,砂石资源项目进场交易32宗,成交总金额达2798.56万元;农村集体产权项目进场交易11宗,成交总金额5696.50万元;国有企业房屋出租进场交易3宗,成交金额6.4万元;国有企业资产转让6宗,成交金额2330.1127万元,呈现多领域“全面开花”之势,交易范围进一步拓展,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为文登区经济发展再添活力。

协同联动,纵深发展远程异地评标。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登分中心自2022年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以来,从未停止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走深走实的步伐,通过规划设置专门异地评标室,投资配备10余台高性能计算机以及耳麦、摄像头、监控等设备若干,创新推出远程异地评标专门场地、专人对接、专业保障的“三专”服务机制,培训工作人员掌握远程异地评标的操作常识和基本要素,为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保障,截至目前,中心已实现威海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已完成跨市、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0个,联动合作过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湖北省安陆市、石首市等多个地市,与德州市平原县、湖北省安陆市、荆州市公安县等地签署《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书》建立远程异地评标战略合作关系,从“点对点”到“点对面”,从市区联动到跨省联动,有效统筹专家资源配置,实现专家库资源优势互补共享。

优化配置,聚焦建设一流服务平台。为提升承接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能力,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登分中心按照“分区合理、功能齐全”建设要求,狠抓评标区功能规范化建设,科学划分评标区功能,设置隔夜评标专区1处、远程异地专用评标室1个、综合功能评标室8个,升级标准化交易服务功能,充分保障常规招标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和隔夜评标等不同需求,中心评审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管理,减少招标投标环节中的“人”为因素,中心打造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评标服务专区,代理机构人员与评审专家物理隔离,推行招标代理机构在线评标服务。配置完善的实时监控、拾音、录音电话、评标区实时图像显示等设备,可实现评标全过程数字化服务能力,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可流畅进行线上服务。将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与评审专家物理隔离,有效防止招标代理对专家评委的倾向性意见干扰。

惠企纾困,丰富保证金多元交纳形式。为激发文登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活力,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登分中心不断丰富保证金交纳形式。一是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增强服务企业融资能力,经统计,今年以来,累计为投标企业开具电子保函43笔,为企业释放资金近1000万元。二是试点推行“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在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等工程领域开展试点,投标人只需在招标文件中提供信用承诺书即可,免收投标保证金,直接减轻企业资金占用压力,截至目前,累计30个工程建设项目免收保证金,为企业减少占用资金达3000余万元。三是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项目实行减免投标保证金,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为AAA级的建筑业企业免予缴纳投标保证金;信用评价为AA级的企业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以上措施切实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增强了投标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