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营商行|【包容普惠创新】双减背景说课堂 团队合力创高效——张家产中学开展教研组长论坛、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发布日期:2023-03-30 15: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双减”,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重构课堂的一种难得机遇,更是为此开启课堂寻变之旅的必然选择。所以“双减”政策的实施,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打造高效课堂。为此,张家产中学组织教师开展了教研组长论坛和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围绕着“如何打造高效的45分钟课堂”这一主题,开展“老”带“青”团队教研活动。

一、团队教研齐思考   双减之下要高效

教研组长论坛彰显老教师的骨干实力,在总结中思考,在反思中推翻,在新课标中重建,为打造高效课堂精准发力。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将新课标变化与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问题化学习、目标一教学一评价一致性原则等教学理念运用在课堂中提高实效性?如果只是不断深入学习,而不去与学情相结合,不去思考如何运用才能实现高效;不去解决在运用中生成的新问题是行不通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从“反思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三个板块入手,研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历史组为例。剖析课堂教学弊端、反思个人教学弱点、分析学生在应考中失利的项目。遵循“减负不减质”的宗旨,认真分析了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仅仅要求学生做到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不够的经验,提出了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注意解题技巧训练的新思路。例如:平时精选一些历年的会考试题进行测试训练,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会考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题型,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推翻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重建以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完成目标转型。推翻教师多讲、多布置任务的教学模式,找准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管理者、亦师亦友,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引领学生、服务学生。通过伙伴校教研和校内教研,分析解读新课标,形成了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模板。分析了新课标最大的变化,调整了教学策略。心有所系思过往,砥砺奋发向未来。通过思考、推翻、重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转型, 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思过往、启新智!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提质”目标,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老教师带给新教师的经验。

二、青年教师新力量,各抒己见共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未来。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担起“挑大梁”的重任。学校继教研组长论坛活动之后,紧接着开展了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学习了老教师经验之谈,青年教师从“内驱力、读写力、教学力、管理力”四个方面来交流了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运用哪些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性。在交流和辩论中,青年教师彰显了自身学历高、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是互联网的原著民、信息技术能力强等优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彩发言,赢得了老教师的赞赏。

(一)提高课堂效率法宝一,育人无定法,重在要得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大家就打造高效课堂适用的方法进行热烈辩论和研讨,对兴趣法,因材施教的分层法、挖掘内驱力的激励法等观点达成一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教师认为,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各个学科都适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兴趣,即使再怎么采取高压政策,成效也是微乎其微,但如果学生拥有极强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必定极大提高。老教师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得到青年教师的一致赞同。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下给以施肥、胶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位教师都要经历从站稳讲台到胜任教学再到骨干教师的过程。但无论处在哪个阶段,课堂都是教师永恒的战场和“实验室”。要想减负不减质,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提升个人教学能力,躬行实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团队的带领下,青年音乐教师吕金燕老师尝试推翻了之前对所有学生给予统一、高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在探索因材施教的道路中总结出分层指导的方法。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爱好差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并及时调整动态的过程中的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做法,得到老教师的点赞和鼓励。

(二)提高课堂效率法宝二,挖掘双向内驱力 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青年教师张雅梦老师则认为只有挖掘双向内驱力,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她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背后都是不同的家庭,不能用千篇一律的定式去对待所有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同样,也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方式去教育所有学生,启迪学生智慧。再好的方法都应该建立在挖掘孩子内驱力的基础上,而想方设法去挖掘学生的内驱力也一定是积极上进的老师想去做的事情。所以,只有挖掘师生双向内驱力,才有可能打造高效的45分钟课堂,才能成就更好的教学质量。这种提法令老教师们刮目相看。

(三)提高课堂效率法宝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主场我主角!青年体育教师于浩老师,以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角为方向,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挑战一个个小目标去接近大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来重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来提高课堂效率。老教师在评价中,赞赏他的这一做法响应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号召,提高了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四)提高课堂效率法宝四,提升读写力 打造高效课堂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辫。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写相结合,学思兼备,才能让好课成为好作品。知行合一的实践才是教学的理想状态,青年教师杨淑洁老师在提升读写力上下功夫,整理、记录、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教育经验与智慧,激发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升个人读写力和教学力,带动课堂高效化。值得所有教师学习。

总之,“双减”通过减量来确保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追求“增质”,用比原来更短的时间、求取比原来更好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离不开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倾力打造,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意识。以老带新齐传承,以新促老共提高。学科争鸣论双减,百花齐放创高效。学校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