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营商行|【包容普惠创新】润物细无声 节水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3-03-30 17: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孕育一种精神。文登区米山中学地处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米山镇,东临文登城区,西邻昆嵛山,辖区内有威海市最大的水源地——米山水库,山明水秀的地理优势,为我校开展节水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米山中学结合区位地理优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确定了“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拓展实践、研学考察,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

一、学科融合,开发节水环保教育校本教材

为了确保本次研学的效果,学校前期组织教师进行了“节约用水”学科融合研讨活动,让不同学科的课堂成为节水教育的主阵地,也为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奠定了基础。

1.地理课堂上,老师结合乡土地理知识,指导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威海市居民每天生活用水量大,引导学生意识到目前威海水资源还是十分紧张。

2.化学老师则通过讲解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节课,让学生明确知道,水由液态到气态、固态相互转化所必备的自然条件。只有条件达到了,水的天然循环才能形成。

3.物理老师通过生动的视频资料,解释了地下水、地表水、海洋水如何转化成课引用的清洁水资源。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明确的知道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原因,增强了“爱水、节水”的意识。

4.生物老师重点讲述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老师从家庭、校园、生产生活多角度全方位为学生开启“节水”的大门。

学校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组织并开发《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校本开发课程。从教材目标的确定,到实地研学调查,再到拓展到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作为生活在水源地的“原住民”,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绿色低碳生活的习惯养成。

二、“三位一体”,构建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模块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构建了研学准备、实地调研、研学拓展的“三位一体”研学课程模块。

(一)研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一个周末时间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2.利用网络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并进行共享。

3.“大手牵小手”,学生带动家长一起签订完成节水承诺书。

4.结合“节水宣传周”的宣传内容,做一期节水手抄报。

5.精心设计了 “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表”和“节水调查表”,分组展开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报告。

(二)实地调研

第一站——米山水库展览馆和米山水库。

1.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米山水库展览馆,通过大量视频图片、实物资料、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米山水库修建过程中文登人民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继承并发扬水库建设的精神,为保护好威海市最大水源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2.组织学生深入水库周边,调查农药化肥对水库的污染情况、水库周边白色垃圾的来源、水库的库容量、水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等等,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信息深深地震撼了学生,同学们被深深触动了,更加坚定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信念。

第二站——米山自来水厂

实地研学,了解自来水厂的水库进水口、回流池、沉淀池、净水池、第二净水池、水质检测……每一滴自来水的“诞生”过程。学生了解自来水厂每日的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用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

(三)研学拓展

研学归来,学生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了,在校内外时时处处都能从自身做起,做节约用水的监督员。

1.校园里,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厕所内长流水、草坪大水漫灌、住宿生洗脸刷牙不关水龙头等浪费水的现象,于是学生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体师生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书》,建议学校将厕所冲水设置定时供水开关、草坪浇灌改为节水喷洒、餐厅一水多用、直饮机定时取水等。

2.家庭中,学生们将研学所得向家长进行了科普,在家庭生活中普及一水多用、马桶内放置一瓶矿泉水、随手关好水龙头等,真正将研学效果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成为节水小能手。

3.结合每年的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学校组织同学设计节约用水的公益宣传标语、节约用水手抄报、制作整理节水小妙招的视频,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发布,进行宣传,扩大节水教育的影响力。

米山中学在开展节水教育中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从活动的准备到实施,再到反馈,我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到生活领域,以“教材中的水”“生活中的水”“科学用水”贯穿节水教育,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爱水、惜水、护水”情感意识并落实到科学用水的行动之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