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57号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合并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3-06-05 09: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 字号:[ ]

周立波、刘美玲、冷雪娇、初英芳、张婧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合并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文登区委、区政府为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联动共建”的养老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区域人口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破解养老工作难题,推动全区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省首批26个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之一。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区60周岁以上的人口17.29万人,占比33.6%,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文登区现有城市社区47个,城市小区14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5个,社区食堂6个,设施总面积43985平方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率达到100%。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77个,占总数的81.1%,设有床位679张,其他未运营的18个全部已规划处于在建状态。运营方式主要有4种情况:街道(社区)运营44个,占运营总数的57.1%;物业运营12个,占运营总数的15.6%;个人或单位自建自营6个,占运营总数的7.8%;委托第三方运营15个,占运营总数的19.5%。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文登区持续整合设施资源,搭建起区、镇街、社区、小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区级完善困难老人兜底保障。发挥有50多年建院史的人民医院精神病康复资源优势,整合各类专项政策,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一处区级养老康复中心,集中收住150名特困、低保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对接省内外高端养老企业,盘活我区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将全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积极推进家庭床位适老化改造,2022年试点完成200张家庭床位适老化改造任务,解决了部分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料难题。

(二)镇街配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围绕瑞云祥医疗养护照护中心等项目,分别建设环山、天福、龙山、金山、文登营5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配建面积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实现城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创新实施“1+14+N”综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社区医疗、长短期托养、助洁助浴等八大服务,不断辐射带动周边社区老人。以环山街道为例,以瑞云祥运营环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带动1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5个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利用拥有的养老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及中央厨房统一配餐机制,成立瑞云祥精·准·美居家养老服务纵队,拥有居家服务车23辆、服务人员45人,扎实推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五助”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餐,提供有数量、有质量的午餐,解决居家老人“一餐热饭”难题,年服务老年人超万人,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社区成立养老服务站。47处社区服务中心均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本着“一室多用”原则,将社区阅览室、活动室、会议室等功能室赋予养老服务内涵,配套相应的养老服务功能。结合盘活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社区食堂等项目,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集中打包发展品牌化、连锁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企业、组织进社区,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形成规模优势,有效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品质。2022年底,威海瑞云祥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全省40家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名单。

(四)小区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本着功能整合一房多用的原则,与“连心党群服务站”、红色物业办、信用超市等相结合,通过增挂养老服务点的牌子,赋予现有设施养老服务内涵,全区145个新旧小区,已实现新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全覆盖。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模式,海泰物业试点运营海泰庄园等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并拓展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为450余名服务对象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亮点

(一)高位推动有力。先后出台《威海市文登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1—2025)》《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公布威海市文登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通知》等文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二)智慧康养引领。创新采取社区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先进医疗器材设备,双桥、东城、福泉3个社区依托天佑安康率先实现社区老年智慧康养,健康查体、病情预测、康复理疗等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得到广大社区老人的欢迎和钟爱。

(三)健身强体普惠。47个社区均配置了不同功能的健身器械,并配套建有棋牌室、活动室,为广大社区老人提供了便捷服务。针对广大城区老年人喜欢打乒乓球的实际,30个社区还配备了乒乓球桌。12个小区物业积极探索“红色物业+家门口养老”模式,发挥驻扎小区、贴近居民、服务便捷等优势,积极拓展服务范围,灵活利用物业用房为小区老人提供健身场地,为小区老人及时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成真正的“老年幸福家园”,社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

(四)专精特新呈现。学府社区依托老年大学优质资源成立书画室;兴隆、西凤凰台、大观园等6处社区食堂突出配餐助餐,解决了周边社区老人“一顿热饭”问题;双龙社区综合利用现有场地完善为老服务功能,日间照料、助医助行等服务专业化、科学化;迎仙桥社区针对辖区老人喜爱瑜伽偏多的实际,打造瑜伽特色场地,探索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特色之路。

(五)居家服务质量提升。针对此前区政府购买服务主体较多、体量不一、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2023年1月,经公开招标,服务主体确定为国中盛鼎(北京)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威海市文登区昆嵛老年公寓、威海市文登区瑞云祥医养照护中心和威海海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4家单位,从而解决了服务主体多而小的难题。各服务主体配备专业的服务设施设备和充足的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算

(一)积极推进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落实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51户和居家上门养老服务2835人的任务,建立督导调度机制,指导镇街配合做好人员能力评估、服务对象审核、改造方案确定、工程施工、上门服务和信息录入等工作,5月底前完成家庭床位建设工作及信息录入等工作,6月底前完成2835名服务对象30人次的服务工单。同时,进一步整合设施资源,聚焦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强化长期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养老服务综合功能,全面提升我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二)研究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运营。创新“物业+养老”等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利用红色物业的现有优势,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将养老工作嫁接进入物业管理框架,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街道为单位,委托瑞云祥、天佑安康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连锁一体化运营,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另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计划对11个片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123栋住宅楼3705户社区居民直接受益。

(三)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会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和体育局等部门,依托相关培训机构完成年内915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任务,培训对象适当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人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倾斜,逐步解决社区养老照护人手不足、技能欠缺等问题。同时,积极协调设立专业培训机构,与区内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沟通对接,采取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方式,建立养老护理员长期培训合作机制,协调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社区养老护理员培训需求得到合理解决。

(四)大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一方面,加大正面宣传。积极挖掘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先进典型、行业榜样、最美员工,将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统一纳入区级、镇街表彰奖励范畴,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利用文登融媒、公众号、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大力营造尊重、认可、激励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认可。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组织、团体采取提高工资待遇、加强社会保险保障、实施信用积分奖励、增强服务荣誉感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员和专业人才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中来。通过“养老+志愿”“养老+信用”等方式,引导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退休干部、教师、医务人员等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增强社区工作者社会认可度,让居家养老服务从业者成为体面、受人尊敬的职业,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更多民政力量。

最后,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重点目标,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民生工程,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运营,培育和扶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大力支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进社区、进小区,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和群众满意度。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建议,不断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