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宏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保护乡村多元文化印迹夯实特色乡村振兴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乡土,所以乡村从来不缺乏文化,但如何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则任重而道远。近年来,为加强我区乡土文化保护,即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原生态的保护,区直相关部门开展了一些旨在继承优秀乡土传统文化,“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宣传保护特色传统村落。“乡村记忆”工程项目自2014年开展,我局工作人员走访14个乡镇,认真做好有乡村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村落普查登记工作,经过严格筛选登录了高村镇万家梁氏庄园、宋村镇山东村等8处传统文化村落,上报至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备案登记,并对其开展相关宣传保护工作。 二是开展非遗调查登录工作,申报文登非物质文化遗产。区文化馆不断深入基层,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对具有文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重点项目,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与申报工作,把文登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区、市、省和国家级保护序列。2006年,文登申报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跻身于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2008年6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2018年,文登鲁绣、胶东花饽饽习俗、糖瓜制作技艺、草柳编、“串黄河”风俗、颐阳补酒制作技艺、孙氏整骨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北廒秧歌剧、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的传说、文登温泉、文登海盐制作技艺等16项被列入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登”的由来、一代完人徐士林的传说、“三瓣莲花石”的传说、文登民歌、文登大鼓等43项被列入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是开展历史建筑调查,登录保护文登历史建筑。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文登乡村风貌,2019年至2020年,区住建局按照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辖区历史建筑潜在对象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开展了文登区历史建筑调查,并组织专家集中论证确定备选名单,在政府网站公示并征求社会意见,最终调查登录了大水泊镇五垧地乔氏祠堂等12处乡村历史建筑名单。 四是挖掘地域特色,以点连线,打造文登乡村旅游品牌。我区旅游部门助力乡村旅游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出台了《文登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为全区乡村旅游开发、功能布局提供科学指导,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沐汤”的乡村旅游格局。目前,界石镇、葛家镇、米山镇、大水泊镇的游山、赏花、摘果、垂钓已初具规模。同时,以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物产、民俗、风光等资源,全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四季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每年重点举办了桃花节、樱桃节、采贝节、蟠桃节、温泉节、滑雪节等一系列节会活动,培育起了昆嵛山樱桃、勾勾吉蟠桃、于家口葡萄、沙柳西红柿、秀德猕猴桃、西铺头蓝莓等生态采摘品牌,建起了天沐温泉、汤泊温泉、山泰滑雪场等项目,推出了乡村旅游线路,成功宣传了我区乡村旅游资源,展示了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提升了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于委员对挖掘保护乡村多元文化印迹夯实特色乡村振兴机制方面研究做足了功课,提出的建议有的放矢,开阔了我们的工作思路,经认真研究,下一步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加强道路及交通标志建设,根据《文登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交通网络,优先改扩建各交通干道通往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和外部旅游交通标识。统一规划旅游标识系统,交通和旅游部门共同指导乡村旅游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和引导标志,规划和建设好乡村旅游点生态停车场和绿色环保客运系统。按照省旅游局乡村旅游“改厨改厕”标准对乡村旅游经营的厨房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 二是打造精品,加大宣传,促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同时加强宣传力度,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将旅游营销推介与城市形象宣传融为一体,加大在电视、报纸、网站、微博等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在对外宣传、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城市形象标识,并引导旅游企业由各自宣传向整体营销转变,树立区域品牌形象。利用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游,搞好节庆及其他活动的创意策划,充分利用樱桃节、沙雕节、温泉节、啤酒节、李龙文化山会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节庆活动,加强全方位宣传推介。整合全区现有乡村旅游产品资源,把大部分旅游景点和乡村游项目串联起来,规划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让游客玩不尽、玩尽兴、还想来,打造成为“好客山东”乡村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三是加强促销,拓展市场,着力向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力度,创新旅游推介方式,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将更多的乡村旅游景点纳入旅游项目和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制定宣传促销计划,聘请专业人员对乡村旅游进行包装,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实施“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促销活动。鼓励旅行社、旅游集团开展专业化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举办各种类型的乡村主题旅游活动。 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相关镇村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镇村领导干部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实施乡村旅游经营持证上岗制度,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全区培养100名优秀乡村旅游管理人才、1000名各类乡村旅游技术服务和实用人才。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定期乡村旅游负责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出学习,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挖掘自然、生态等旅游元素,将景观打造与周边整体改造、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等相结合,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牌,一镇一重点,一镇一名村”的镇级乡村旅游发展架构,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乡村旅游网络体系。同时培育独具特色的乡村菜类品牌,以特色畜禽养殖、生态养殖牧场、知名加工企业等为载体,建成特色养殖、多品种多特色畜禽养殖观摩园、产品生产—加工—就餐一条龙休闲体验娱乐园等畜牧旅游示范点,着力打造以樱桃酒、苹果罐头、无花果干、草莓酱、蓝莓酱、葡萄罐头、花瓣餐饮及海产品加工品等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改变单一的采摘,争取打造康疗养生、饮食养生、居住养生、休闲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目的地。并且,通过“全空间”、“全时间”、“全产链”——全生态发展,全面全新激活文登乡村游,用全域旅游新概念,领跑全新“乡村游”。 威海市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26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