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4号支持和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4-19 14: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

区政协农业农村委: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和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

一是加大特色品牌运用推广力度。打造了“文登精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明星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全区共认证绿色食品165个,有机食品54个,目前还在管理期内的绿色食品64个,有机食品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共计16个,近年来先后有36个产品先后在各类别农产品展会中获奖。其中,“文登西洋参”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全省8个、全国69个入选品牌之一,“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达到116.4亿元,位列全国中药材类第3位。

二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主”企业。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重点实施内容,成功发展了文登精作绿色、文登德丰、高田、威海和远、威海山泰、威海汇恒果品、威海颐阳、中粮山萃、文登花饽饽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同时培育了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足、引领能力强的农业“链主”企业,威海市文登区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文登继振西洋参产业有限公司、威海金颐阳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威海市西洋参产业链主企业,山东汇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选苹果产业链主企业。

三是加快构建地标产品创新体系。积极搭建校企对接桥梁。围绕企业需求,为银泽生物、道地参业、海洋生物研究院等企业对接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济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专家,推进现有地标产品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有山东省西洋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西洋参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北方鲀科鱼类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6家涉及地标产品创新平台,初步构建了涵盖西洋参、水产品种植与萃取基础研究、加工产品研发等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现有项目研发。组织道地参业联合金颐阳药业、传福参业及高校院所围绕“西洋参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开展研究,目前共申请4项发明专利,申请6项实用新型专利,新立项5个威海市地方标准,形成1项干制西洋参加工技术规程草案,发表两篇SCI论文,探索了连作障碍机制及解决途径,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突破了西洋参种植“边种地边破坏地”的恶性循环状态的传统粗放种参模式。发挥好产业服务团与科技特派员作用。近一年来,通过农科驿站、中药材产业服务团、乡村振兴示范站等技术服务组织,吸纳中药材专家教授3人、从业技术人员6人无偿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培训26场次,受培人数近千人次,发动6名科技特派员入乡指导42次,指导近100余人次。

四是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加快农产品电商和商超对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全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各类农产品总产值达到2.14亿元,较2022年增长48.8%。其中,道地参业在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建设文登西洋参馆1处、店铺7家,全年线上销售额3000余万元,“固青堂”品牌西洋参私域流量全国第一。

二、下步打算

一是加快引进一批专家和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新的创新平台,发挥好现有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完善涵盖地标产品基础研究、实用技术、产品研发产业链创新体系。继续开展西洋参、水产品等地标产品种植、加工等技术研究,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技术效能。

二是积极培育申报优势产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推动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项目和政策,因地制宜地创设出台支持政策,高质量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三是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注重与国家、省、市等新闻媒体及新媒体深度合作,加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商标持有人和授权使用单位参加省市级以上不同规格的展销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我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知度,拓展产品推介渠道和范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