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助力乡村振兴 能源生态融合“四海模式”的意见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四海”产业发展概况 1.海上风电:目前,正在规划1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项目选址已经基本确定,正在开展军事、通航等方面的论证工作。 2.海洋牧场:我区现有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处(威海海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威海润福堂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威海诺力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威海白云渔业有限公司装备型海洋牧场、海泰和信集团有限公司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类型主要为田园型和装备型海洋牧场,正在创建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威海五垒岛湾海域海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3.6万空方,建成25*25m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1座,重力式深水网箱70个。我区通过不断加快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推行生态疏养、多层次立体混养的绿色发展理念,海洋牧场特色化、标准化、可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设施完备、产品优质、效益显著的海洋牧场发展格局更加显现。 3.海洋碳汇:海洋碳汇是一项从顶层设计、基础理论研究、标准方法学制定到交易市场建立从无到有的创新研究。目前已打造了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海洋碳资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洋生物碳汇研发基地等科研平台,正在实施一批国家和省重点专项,为海洋负排放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立了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专业从事蓝碳研发和成果转化,完成全国首个海藻养殖碳汇方法学的开发,并依据该方法学完成全市首个海带栽培碳汇评估项目。《大型藻类养殖碳储量计算方法》,目前已经完成中期汇报。主持编写的中国太平洋学会团体标准《海带养殖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已完成发布公告,近期发布。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成立标准化试点工作组,完成《威海藻类养殖碳汇标准化试点》编制工作,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估验收合格并发布。2022年6月区牡蛎养殖协会与中国人寿财险文登支公司签订的全国首批增值牡蛎生态价值补偿指数保险,是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推动区域性碳汇价值多元转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进行的重要探索。 4.海洋生态补偿: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布局放流点,在靖海湾、五垒岛湾年投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梭子蟹、绿鳍马面魨等苗种约9亿单位,并在全国放鱼日,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义务放流活动,有效恢复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量。开展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养殖场清理工作,明确整改目标和整改进度安排。有序开展互花米草清理整治,采取刈割的同时,探索采用生物治理互花米草。强化浒苔应急处置工作,做好浒苔监视监测和预报、海上收集打捞、上岸浒苔清理、陆域处置等工作。科学调整海洋功能区域范围,持续抓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及入海河流总氮削减(控制)工作,全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蓝色种业园区小镇,加快聚集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实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加工制造、金融服务、市场交易等全链条发展,贯通蓝碳经济全环节,不断扩大集群效应,力争成为示范引领全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样板。 二、建议答复: 1.渔业碳汇标准体系:目前自然资源部已出台《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HY/T 0305-2021)行业标准和《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对贝藻养殖类渔业碳汇有初步核算,中国太平洋学会马上要发布《海带养殖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对海带养殖类碳汇有明确的计算。其他渔业碳汇标准和海洋牧场碳汇标准因前期需投入大量研究,还未达到制定标准的程度。 2.摸清渔业碳汇规模和底数:依据现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需要摸清不同类别贝藻养殖的规模、年变化量,需要完成产量的第三方验证,形成累计数据,才能获取准确的渔业碳汇量化等基础数据。下一步将考虑开展此项工作。 3.开展渔业碳汇交易试点:目前可以开展线下交易试点,但渔业碳汇目前还未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交易清单,不能线上交易。 4.加强试点示范成果标准化转化和复制推广: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已于2023年完成了山东省市场监督局标准化项目《威海藻类养殖碳汇标准化试点》,可以进行推广。 5.能源发改部门与电力部门发展规划:发改部门正在与电力部门沟通电网建设规划,努力提升农村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消纳能力,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打好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和双碳目标的达成。 威海市文登区海洋发展局 2024年4月23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