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海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进展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创新驱动、品牌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种植出产量高、品质佳、疗效好的中药材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一是规范种植环节。以生产优质中药材为抓手,先后制定了西洋参、黄芪、丹参、苦参、太子参、天麻、百合等近20种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程,通过建立标准、执行标准,配合严密的监督机制,破除我区普遍存在“用种菜的思维去种药,重产量轻质量”思维。以文登西洋参为例,一是推行绿色生产技术,坚持“一控二减三基本”原则,加强参地资源管理,标准化基地面积占80%,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面积12000亩,规模化基地和新型经营主体纳到追溯体系的比例达到100%;二是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制订了《西洋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3个山东省推荐性地方标准,《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2个团体标准,成为国内西洋参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制定者。三是,加大日常检测频次,建立溯源体系。成立西洋参产业发展中心,每年为参农免费提供检测300多批次,并依据检测指标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使农民种植的符合药典标准的西洋参总产量逐年增加,形成了质量安全促进机制,从源头防止了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西洋参进入市场销售,提高西洋参的产量和品质。 二是建设示范基地。立足各镇地理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扶持建设了丹参、金银花生、白芷等示范基地近5000亩,形成了明显的镇域中药材发展格局,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培育骨干企业。引入、扶持相结合,鼓励区内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例如:大德兴农庄的黄精、海翼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蒲公英、泽垠农业科技的白芷等等。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动中药材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利用腐熟杂草还地、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治理等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结合秸秆覆盖等技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二是推动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模式。基于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原生境,示范推广中药材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系列生态种植模式,逐步构建中药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栽培方式,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