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海英、李强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意见建议”及“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见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引领,推进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上。区委组织部实施“新村民计划”,以带强产业发展、带领技艺传承、带动群众致富为标准,出台首席专家支持政策十二条,在资金扶持、政治待遇、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大力招引优秀人才回村发展。建立镇村联系在外人才制度,组织各镇街对在外实用人才进行深入摸排,围绕政治素质、年龄学历、工作情况、返乡意愿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人才回引工作打好基础。坚持培强本土实用人才队伍,区级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首席专家”担任研究院辅导名师,建立结对帮带制度,在农业种植、经营管理、直播带货、产业发展等领域对种植大户、退伍军人、村级后备力量等一批本土实用人才进行常态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在提供适当优惠政策上。一是区人社局贯彻落实《关于规范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威人社字〔2019〕47号)《山东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鲁人社字〔2023〕124号)等文件精神,对处于法定劳动年龄内本市就业转失业人员或毕业五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驻威高校在校生等群体,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2023年至今,为60人发放各类创业补贴76.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6笔、2664.9万元,拨付贷款贴息资金392.29万元,累计扶持创业260余人次,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二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落实《关于使用专项基金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的实施意见》,为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不超过20万元3年的全额贷款贴息;对退役军人创办的小微企业后续发展申请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还给予2年贷款利率50%的贴息。自政策落实以来,共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3586万元,贴息175万元,惠及退役军人140人。 二、重点引育,实施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文登区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区人社局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山东手造和新职业新业态,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开展育婴员、保育员、中式面点师、整理收纳师、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等多个专业的培训,202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191人次。同时,在招募的45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岗位28人、帮扶乡村振兴岗位8人、水利岗位6人、支农岗位3人。所有人员均派遣到乡村一线,在支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缓解了乡村人才紧缺的现状。在农技推广岗位培训方面。区农业农村局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生产基地,为农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同时,区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每月下村开展技术指导,在葛家镇、大水泊、高村镇等乡镇开展西洋参、丹参等中药材种植、苹果等果树及花生等大田作物种植技术指导,2023年科技特派员开展下村指导300次以上。对科技特派员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其中有8人获评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占威海总数的40%,居威海各区市首位。 三、示范引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 区农业农村局通过选拔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养选拔“头雁”项目人选15人,参与西洋参、乡村旅游振兴产业、农产品加工、粮食产业、休闲农业等主导、优势或特色产业培训。利用文登组工、文登三农公众号等广泛宣传“乡村之星”和“头雁”培育人选的创业精神和工作业绩,发挥文登乡村之星引领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区人社局积极参与威海市创业大赛、创业导师申报、“创威来”项目及微型创业园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培育创业先进个人,丰富区内创业故事,组织开展创业交流活动,树立创业典型,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带动周边劳动者实现就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积极推荐我区千千家庭农场总经理于进海参加第五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大赛,最终获评第五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之星”称号。同时,实施首席专家年度考核和“特优首席专家”评选,在考核优秀的首席专家中,经镇街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推选8名文登区乡村振兴“特优首席专家”,给予5万元工作津贴,结对村庄5万元村庄建设发展经费,管理期内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四、精准培育,构筑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自2019年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684名,相比任务数共超出完成5人,今年还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83人。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强与文化旅游、退役军人事务、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单位的工作联动,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过程督导。在前期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进一步精准详实摸底,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好培训学员的遴选工作。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有序引导专业性社会培训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政方针、农业产业发展形势趋势、农业安全生产等纳入培训内容。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山东省农民线上教育培训系统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 五、下步打算 (一)持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掌握各镇街农村实用人才信息,通过农业政策扶持、农业科技下乡等,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力度。二是实施“能人返乡”计划。持续用好镇村联系在外人才制度,鼓励引导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退休人员、企业技能人员、外出经商人员等“五类人员”回乡创业,激发“归雁经济”内生动力。同时,强化镇街组织领导,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设立“返乡创业”服务专员,会同村“两委”干部及时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为农村各类优秀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积极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政策,继续支持科技特派员入村服务。2024年组织科技特派员下村开展技术指导300次以上。继续推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建设,计划组织传福、大德兴有关农业专家,通过科技咨询与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宣传培训及走访慰问活动,2024年举办技术培训会6次以上。 (二)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和发展。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渠道,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开设特色培训班,将实地参观考察和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逐步拓宽农村实用人才视野,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打造乡村振兴培训活动品牌。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愿望,统筹全区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就业技能培训下基层”等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2024年度将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000人次。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好处,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培训;加强优化基地设施设备,满足培训需求;积极与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地完成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 (三)有效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一是加快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各部门形成合力,通过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农业项目实施,培养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典型。开展示范社、示范场创建,持续发挥示范社、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县级示范社和示范场的评定工作,推进国家、省、市、区级示范社、示范场四级联创。二是继续发挥政策支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以创业大赛为契机,持续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及帮扶力度,鼓励支持更多的返乡者自主创业。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放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举措,深入挖掘农村地区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返乡创业者因地制宜探索创业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