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忠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设社区老年餐厅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文登区老龄化率持续攀升,老人们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失能、独居、高龄等困难老人中普遍存在吃饭难题,能够吃上“一餐热饭”成为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为此,区委、区政府早在2019年便在全市率先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探寻解决老人“一餐热饭”需求的有效方法,并将老年助餐与睦邻互助、志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教医疗等有机融合,不断健全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更好地惠民生、暖人心,让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 一、基本情况 城市社区食堂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通过政府补助、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特价餐或折扣餐,2019年以来,全区先后建设社区食堂8处,受疫情冲击、消费降级、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截至2025年5月底,暂停运营2处,关停1处,累计服务老年人2.4万人次。 (一)经营模式 1.社会经营型。有意愿的餐饮企业、配餐机构、物业公司等按照标准独立建设、自主运营,目前全区共6处,分别为兴隆社区食堂、大观园社区食堂、河北社区食堂、双龙社区食堂、东城社区食堂、香水海社区食堂,运营较好的仅有兴隆社区食堂,其他都运营比较艰难,目前东城社区食堂、双龙社区食堂已基本无就餐人员,2024年就餐数据为7049人次。 2.机构延伸型。依托现有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向周边社区老年人开放食堂,目前共1处,为峰南社区食堂,2024年就餐数据为16人次,因消费降级、经营不善等原因,2025年5月暂停运营。 (二)政策保障 1.建设方面,市级对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含)以下、500—1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含)以上的,分别按照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区级对按标准建设完成并正式运营的社区食堂,经验收合格后,区财政按照每平方米4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6万元。2019年以来,我区共拨付建设补助38万元。 2.运营方面,区级按照社区食堂日均服务老年人数量给予一定的运营补助。对日均(不包括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服务70周岁以上老年人20—50人、51—80人、81—100人、101人以上,且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社区食堂,运营满1年后,分别按照每年4万元、6万元、8万元、10万元标准给予区级运营补助,连续补助3年。社区食堂经营所需的水、电、燃气均享受居民价格。 3.用房方面,由街道提供的,免房租至少5年;由运营方自己提供或租赁的,由街道按照每天每平方米不超过2元标准给予一定资金补贴,补助最高不超过11万元,资金补贴至少5年。 二、社区食堂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构建社区食堂服务网络。2020年5月,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威海市文登区城市社区食堂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社区食堂的建设标准、运营规范和监督管理等事项。2025年5月,区民政局联合区财政局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威海市文登区老年助餐补助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社区食堂补助标准。投资20余万元打造社区食堂运营管理系统,实时统计了解各社区食堂运营情况,精准掌握就餐人次。同时,聚焦社区食堂运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自主摸排,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规范运营社区食堂。 (二)多元服务,助力社区食堂持续运营。近年来,区民政局鼓励、支持、引导社区食堂在非就餐时间向周边社区老年人开放,大力拓展服务内容,以此吸引老年群体,增加知名度、提升就餐率。如兴隆社区食堂丰富多元功能,老人可在食堂交友聊天、看新闻、分享养生知识;龙河社区也利用食堂开展各种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同时,该食堂还为部分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为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免费赠送爱心餐。社区食堂开到了“家门口”,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得到老年人的喜欢和钟爱。 (三)强化监管,全力保障食堂就餐安全。区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与各相关镇街民政部门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本辖区内老年助餐相关情况,组织开展针对社区食堂的全覆盖检查。坚持首违不罚的原则,以规范提升为主,通过现场培训和业务指导,消除老年配餐运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隐患。拟定监管函,及时通报检查发现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部门联动,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政策引导机制,打造共建共享生态。针对社区食堂“准公共服务产品”的发展定位,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协同机制,引导各类餐饮经营主体和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根据辖区老年人人口分布、就餐需求等实际情况,通过政策扶持,将更多餐饮服务主体纳入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引导连锁快餐企业、特色餐饮企业、小区业主食堂等具备条件的餐饮场所适度进行适老化改造,开设“老年人就餐专区”,推出老年人优惠套餐,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扩大社区食堂覆盖范围。对参与老年助餐的市场主体,可以统一加挂社区食堂牌子,制定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弥补适老化改造支出,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动力。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服务。在堂食、取餐、订餐的基础上,针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加强社区统计、食堂配餐、志愿服务“三方联动”,以社区网格为单位,联合物业、楼栋长建立“助餐数据库”,精准动态掌握老年人情况,充分考虑老年人分布、服务半径、配送时间等因素,组建专属志愿服务队伍,降低零散配送成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二)优化资金奖补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针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体大多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在就餐场所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细化资金奖补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激发老年助餐市场活力。采取市场化方式在社区食堂及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各类餐饮经营主体,引导其推出减免、折扣、补贴等多种优惠促销的消费方式,通过定向补贴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一步提高政策补助精准度,激发老年人消费意愿。 (三)创新力量供给机制,破解人力资源难题。针对社区食堂人力短缺、用工成本高问题,探索建立“政校企社”四方联动机制,拓宽人才和用工来源渠道,形成人才培养、实践锻炼、信用激励的立体化发展路径。构建“信用+服务”双向激励体系。探索推行“送餐服务换福利”机制,鼓励社区居民、物业员工、网格员、志愿者、公益岗、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累计服务次数可兑换社区食堂优惠券、特定菜品折扣、免费小餐食等福利,通过信用积分和物质激励“双轮驱动”,形成“服务得积分、积分促服务”的良性循环。 最后,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意愿,做出最优解,确保把民生实事办实、把惠民政策用好。今后,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建议,共同探讨,不断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