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营商行【执行合同】法盾护商·益企同行丨店铺租赁起纠纷 法官调解促和谐
发布日期:2025-08-15 09: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字号:[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铺转租越来越频繁,这虽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但也伴随着矛盾纠纷的隐患。近日,文登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店铺转让合同纠纷,保障了店铺的正常经营,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昔日主雇 如今“对簿公堂”

几年前,陈某经营了一家体验馆,刘某等人为陈某的员工。因经营调整,2024年,陈某将体验馆转让给刘某等人,双方签订了一份《店铺转让合同》,约定刘某等人应于合同签订后1年内支付转让款20余万元。合同签订后,陈某交付了店铺及相应资产,刘某等人支付了部分转让款。其余款项多次索要无果后,陈某诉至法院,要求刘某等人支付合同款等共计10万余元。

争议不断 调解深陷困局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敏锐地察觉到案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一方面,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约,原告坚称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款项,被告则认为原告未及时完成店铺交接工作,也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原、被告身份关系错综复杂,昔日老板与员工的身份,使得双方经济往来频繁且混杂,工资、报销、转让款等资金性质难以清晰剥离,加之对会员预付款、平台优惠券等合同未约定的问题产生矛盾,导致双方对实际欠款金额各执一词,分歧巨大。因此第一次线上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情法并用 巧解信任纠葛

基于案件的复杂性及双方特殊的身份关系,承办法官秉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思路,经过分析后认为调解是打破案件僵局的有效方式。面对调解困境,承办法官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召集原、被告逐个开展“背对背”调解,了解双方真实诉求和顾虑,从法律规定与情理角度双管齐下,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为纽带,引导双方回顾共事情谊,体谅彼此经营不易。经过法官的耐心疏导,双方态度逐渐缓和,开始理性讨论争议焦点问题。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案妥善解决。

法官提醒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运行,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间的诚实守信与精诚合作。同时,法官提醒广大经营者,在涉及店铺转让等重大资产交易时,务必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交付时间节点及违约责任等关键问题,最大程度避免后续纠纷,保障交易顺畅,守护经营成果与市场“烟火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