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位置】文登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 在北纬36°52′ ~ 37°22′、东经121°43′~ 122°19′之间。南傍黄海,西依昆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邻,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接荣成市。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海岸线 130.96千米。区政府驻文山东路86号,按直线距离计算,距威海市治36千米、省会济南450千米、首都北京580千米。 【地质】文登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罗纪地层。总的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地层以下元古界胶东岩群第二岩组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纪堆积物遍布全境,有冲积、洪积、残坡积和海积等类型。褶皱简单,北部汪疃地区为一倒转复背斜,属乳山市至威海市环翠区倒转复背斜中段,轴向45°左右,轴面倾向南东。由于昆嵛山岩体的影响,向斜轴发生弯曲,中部向北西凸出。南部高村、侯家一带为单斜构造。由于伟德山、紫金山等岩体侵入,不仅与北部的地层断开,而且产状也不协调,形成一向南倾斜并凸出的宽缓单斜构造。境内断裂不多,较大的有4条:母猪河断裂,南北向展布,长40千米,宽50~100米;小洛至花岛断裂,长10千米,宽10~20米;泽库断裂,与小洛至花岛断裂平行,长4.5千米,宽数米;西字城至章子山断裂,延入荣成市境,全长14千米,宽数米。历史上破坏性地震的震中都不在文登境。 【地形】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为西部南北向分水岭,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东部凤台顶、老驴山、邹山、老青山等丘陵为东部南北向分水岭。全境两侧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黄海。 【气候】文登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2℃,1月份平均气温全年最低,为-1.8℃,8月份平均气温全年最高,为25℃;有气象资料记录(1953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3.0℃,出现在2013年;年平均气温最低是10.2℃,出现在1956年;自198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均在11.0℃以上,年平均气温超过12.0℃出现在1994年以后,为12.8℃,以后仅1995-1996年、2005年、2008年、2010-2013年平均气温在12.0℃以下,其余年份平均气温均在12.0℃以上,2017年平均气温首次达13.0℃,2019年、2021年平均气温均达13.0℃,2023年平均气温为13.3℃,为1953年以来最高值;1953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6.4℃,分别出现在1958年7月21日、1966年8月5日、1967年7月17日、2017年7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25.5℃,出现在1963年1月25日。年降水量770.8毫米,1953年以来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59年,降水量1183.6毫米,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年份有10个;降水量最少年份是1999年,降水量398.3毫米。年度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较为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68%,常出现暴雨,春秋季降水偏少,常发生干旱,冬季常出现大雪或暴雪。年日照时数2336.1小时,无霜期215天。冬季漫长,盛行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冬季风,气温偏低,为半岛地区低温站点;夏季最短,盛行从海洋吹来的暖湿夏季风,春秋两季属冬夏季风转换期,春季大风天气较多。 【水文】水文气象文登区地处北温带,属东亚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具有季风进退频繁,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回暖晚,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易旱,冬季漫长寒冷多雪等特点。全年相对湿度为71.5%,历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水汽来源主要为东南季风带来的大量水汽。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784.2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2023年全区平均降水量919.6毫米,较上年同期偏少19.5%,较历年同期偏多17.2%。 河流水系境内河流属于胶东地区沿海边缘水系。主要河流有母猪河、青龙河、昌阳河和流经西南边界的黄垒河。边沿地区直接入海和流入荣成市境内的小河36条。加上大小支流,全区大小河道1030条,总长1861千米,沟壑密度为1.25千米/平方千米。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9条,总长度为373千米。全区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多为季节性间歇河流。枯水季节,除几条主要河流中下游有很小径流外,大都干涸断流。一降暴雨,则洪水汹涌。其特点是:源高、流短、涨快、退速。 【土壤】根据文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区土壤有6个土类,10个亚类,14个土属,97个土种,179个变种。 【海域】文登区海岸线东起高村镇靳家店村南蔡官屯河口(122°13′36.80″E,37°02′14.50″N),曲折西去,止于黄垒河口(121°51′02.79″E,36°54′49.67″N)。全长130.96千米。 文登区海岸线至领海基线外12海里范围内管理海域总面积1577平方千米,沿海有靖海湾、五垒岛湾2处海湾。近海中有牛心岛(面积0.01平方千米)、里岛(面积0.006平方千米)、鳌头、华山、怀石、文登人石、陀螺头7个海岛,低潮高地4处。 【土地资源】2023年,文登区总面积1364.3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42516公顷,占31.16%;园地15163公顷,占11.11%;林地36448公顷,占26.71%;草地1663公顷,占1.22%;湿地873公顷,占0.6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753公顷,占12.29%;交通运输用地2653公顷,占1.9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475公顷,占9.15%;其他土地7891公顷,占5.78%。 【矿产资源】文登区发现矿产(含亚矿种)23种。能源矿产1种:地热;金属矿产7种:钛矿(金红石砂矿伴生钛矿)、铁矿、铜矿、铅矿(共伴生矿产)、锌矿(共伴生矿产)、金矿、银矿;非金属矿产14种:硫铁矿(金矿伴生矿产)、磷矿、水晶、云母、石墨、长石、建筑用砂、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石榴子石、叶腊石、蛭石、水泥用大理岩;水气矿产1种:矿泉水。已发现的23种矿种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14种(含共伴生矿产),查明矿产地27处,其中金矿3处、银矿1处、铜矿1处、长石2处、高岭土1处、地热4处、矿泉水8处等。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大、中型较少,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20处。文登区优势矿产主要为地热和花岗岩类,至年末,地热开采资源储量22.5万立方米/年,花岗岩类开采资源储量95.7万立方米/年。 【水资源】地表径流 文登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资源量4.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64.2毫米。 地下水 文登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两部分: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根据分析计算,文登区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0亿立方米,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0.67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64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0.92亿立方米。 水资源量 文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03.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64.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50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64亿立方米,重复水量0.8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树种资源文登区有木本植物64科,312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乔木217种,山丘地主要有赤松、黑松、麻栎、栓皮栎、槲栎、板栗、刺槐、楸树、枫杨、赤杨、紫柳、胡桃、椴树等;灌木95种(含藤本),主要有胡枝子、卫茅、酸枣、多花蔷薇、小叶鼠李、白檀、锦带花、杜鹃、毛榛等。在沿海防风固沙林中有既耐干旱瘠薄又能抗海雾的树种:乔木有黑松;灌木有紫穗槐、单叶罗荆;河谷和沿海平原主要有刺槐、白榆、臭椿、泡桐、法桐、楸树、欧美杨类、毛白杨、柳类;人工栽培的灌木有紫穗槐、杞柳、白蜡等。盐土上生长的树种:适应重度盐化土生长有柽柳、紫穗槐、枸杞;中度盐化土有刺槐、柳类、白榆、白蜡、皂荚、桑、臭椿、国槐、杜梨、侧柏;轻度盐化土有泡桐、悬铃木、小叶杨、合欢、山槐、黄连木、水杉。园林观赏树种44科109种,主要有雪松、龙柏、千头柏、万峰桧、蜀桧等;人工栽培的经济树有7科34种(不含变种、变型和杂交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杏、葡萄、山楂等;古、大、珍稀的树木有银杏9棵,树龄最大的为830年,最小的为220年,树龄300余年的白玉兰,树龄130年的流苏。 野生植物资源野生经济植物有186种,其中药材58科130属162种,主要有野菊花、黄芩、桔梗、防风、柴胡、枸杞子、王不留行等。 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24目45科105种,其中兽类9目14科20种,主要有兔、黄鼬、獾、狐、青蛙、蛇等;鸟类15目31科104种,主要有天鹅、大白鹭、苍鹭、野鸡、山鸡、灰喜鹊等。 海洋生物资源文登浅海和潮间带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约有211种(属)。其中浮游植物有26种(属)。浮游动物18种(属),以低温高盐种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磷虾、细脚拟长、强壮箭虫、背针胸刺水蚤和夜光虫等为优势种。底生植物30种,分布在前岛、牛心岛、花岛等岛礁周围,其中绿藻7种,主要有石莼、孔石莼、浒苔等;褐藻11种,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等;红藻10种,主要有条斑紫菜、石花菜、江篱等;高等植物2种,主要有大叶藻和虾海藻。15米等深线内有浅海底栖动物23种,以无疣齿吻沙蚕、异足索沙蚕、白樱蛤、胶州湾角贝、双眼钩虾等为优势种。潮间带和5米等深线内有浅海底栖动物113种,其中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2种、纽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14种、拟软体动物1种、软体动物62种,主要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下带海域,以红螺、泥螺、泥蚶、毛蚶、贻贝、寻氏肌蛤、太平洋栉孔扇贝、褶牡蛎、近江牡蛎、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中国蛤蜊、西施舌、长竹蛏、大竹蛏、缢蛏等为优势种;节肢动物23种,主要分布于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以宽身大眼蟹、日本大眼蟹、黑斑虾蛄等为优势种。棘皮动物8种,主要分布于岩礁底质的潮间带海域,以海地瓜、海棒槌、粗钝海盘车为优势种;游泳生物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浅海海域,经济价值及近年产量较高的优势种有中国团扇鳐、鳓鱼、太平洋鲱、青鳞鱼、远东拟沙丁鱼、黄鲫、海鳗、星鳗、鳕鱼、鲻鱼、梭鱼、鲈鱼、黑鳃梅童鱼、大黄鱼、小黄鱼、白姑鱼、真鲷、黑鲷、玉筋鱼、鲆类、带鱼、鲐鱼、蓝点马鲛、银鲳、舌鳎、条鳎、马面鲀。无脊椎动物分布在浅海水域,种类亦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枪乌贼、针乌贼、金乌贼、鱿鱼、长蛸、中国对虾、鹰爪虾、中国毛虾、日本毛虾、三疣梭子蟹等。2000年以来引进的养殖新品种主要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黄海1号”中国对虾、脊尾白虾、锯缘青蟹、“黄选1号”梭子蟹、“华春1号”刺参、“参优1号”刺参、“安源1号”刺参、“东科1号”刺参、“鲁海1号”刺参、“鲁海2号”刺参、白刺参、“前沿1号”牡蛎、“海大4号”牡蛎、美洲帘蛤、线纹海马、日本海马、膨腹海马、大菱鲆、点篮子鱼、绿鳍马面鲀、斑石鲷、条石鲷、石斑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星洲红鱼、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品种。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